体坛传奇·回望四川体育曾经的辉煌
整个采访过程中,任国钰、杨德华、梁昌鹏和何治华四个人的争辩从没停止过,有时竟为了一个确切的时间非要打赌。他们说,这是四川女排教练组的传统,每次开会都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开展工作时步调却非常的一致。
闲聊式采访的思维总是跳跃的,说起全运会就转到了正在济南进行的体操比赛,接着又是邹凯的奥运三金,然后是如今动辄上百万的奖励机制。事实上中国体育史的物质奖励,正是从四川女排身上开的先河。
A
280元奖金开先河
任国钰首先回忆起了当队员那会儿的经历,“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和大学毕业生拿一样的标准,得了全国冠军还要提一级工资。1965年拿了全运会冠军后,又开始给我们发津贴,主力10元,替补5元,相当于提了一两级工资,加上本来的35元工资,收入还算不错。但不到一年‘文革’开始,津贴就取消了,我们因此还被扣上了修正主义的帽子。”
而1989年曾到南斯拉夫援外执教的何治华,对奖励出国的事记得很清楚。“那时根本没有奖金这一类的东西,后来国家体委出了文件,获得全国冠军的队第二年可以出国访问比赛。1964年朝鲜、1975年伊拉克、1979年南美四国、1980年法国、1984年日本。我们四川女排应该是出国次数最多的地方队。”何治华说,“坐飞机当然算得上尝鲜,因为国内比赛全部是坐火车,包括第一次去朝鲜。火车票从来都很难买,即使申报了购票计划,最多也是一半卧铺一半硬座。有一次,两张卧铺床位我们竟然挤了8个人。”
出国,一直是很时髦的事情,对于当时
的女排姑娘们,是否会像现在的女孩子一样,每次出去都会大肆采购呢?杨德华笑着对记者的疑问进行了否定。“出国购物?那是不可能的。记得南美之行有52天,每到一个地方,最多只有半天的集体参观时间,经常是一天一场比赛,打完就
走。”她说,“那时候压根没有时尚这个概念,我算是队里稍微爱打扮点的,也就是偶尔添件新衣服,还时常被领导批评。除了打球,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女排的教室里,只要打得不好,就会很自觉地回来写检讨。”
真正的奖励是从1978年开始的,梁昌鹏对这一历史性决定的诞生记忆深刻。“那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我们拿了全国联赛的冠军。在一次省里面的会议上,一位领导提出,不是要改革开放吗,我们就从女排身上开始改革。于是问身边的人,比照当年中国女排的300元奖励后,当即决定给四川女排每人发280元的奖金。”直到今天,梁昌鹏说起这事还是那么感慨,“你不知道这280元的影响。当时没有百元大钞,全是10元一张崭新的人民币,不是用红纸,而是用更贵的玻璃纸,包成一叠,专门安排记者拍了照片,连续三天登在川报的头版,全国轰动啊!有人还把报纸寄回上海,因为上海女排还在犹豫是奖励20元还是30元。那时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羡慕地跟我们说起280元的事情。”
在那个只讲精神不讲物质,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年代,这番奖励可谓是石破天惊的壮举。当年四川的人均年收入才238元,这超高标准的280元奖金,让四川在全国开了物质奖励的先河,引起了全国体育界乃至各行各业的强烈反响。在物质奖励被批判多年,在“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思想对国人的观念和行为还有很大的影响之时,体育走在了向商业化和竞争性经济转轨的前列。之后,物质激励和奖金逐步被用来作为激励运动员的重要手段。
B
世易时移情更坚
由于“文革”的耽误,四川女排的训练在中断了几年后于1970年底开始逐步恢复,成为全国较早恢复训练的运动队之一,这与教练班子的努力分不开。1975年,国家排球基地在福建漳州建成,之后每年的12月25日到次年的3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女排队伍都会到这里进行冬训,春节和元宵只能遥望家乡。队伍多、场地少,是开初几年冬训面临的问题。为了保证不落一堂训练课,四川女排的领队和教练早上5点过就起床去占场地。“天没亮就去了,和着
棉衣往冰冷的场地上一躺,没睡醒可以再打一会儿盹,其实那么冷谁睡得着。”杨德华说,“后来有其他队也学着抢场地,我们就只能起得更早了。”
在四川女排的教练组中,最受四位老人尊敬和推崇的,是今年年初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的王德芬。王德芬,1959年至1975年任四川女排主教练,1975年至1982年任四川女排总教练,撑起中国女排五连冠主力阵容半壁江山的蜀中三杰都出自她的门下。何治华感伤地说:“王德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四川女排,怀孕时还亲自带队训练,直到因为严重的双膝病痛不得不退了下来。”在王德芬的带领下,四川女排的教练组是全国公认的最团结的班子。任国钰回忆说:“我们从不拉帮结派,没有人去计较名誉地位、开会资格和出国机会这些东西,大家都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四川女排的会是最多的,几乎每天晚上都有,
开会时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但下来开展工作总是步调一致。我们不仅总结当天的比赛和训练,还管思想、管家庭,晚上分头找队员谈心,特别是发现有情绪不高的情况,我们坚持处理问题不过夜。
团结和勤奋练就了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又出成绩,又出人才”,是省运动技术学院内部对四川女排的高度评价。杨德华介绍说:“老女排出来的人,没几个是平头百姓,厅级干部就有五个,处级干部十余个。曾经有人抱怨四川女排当官的太多,但没有哪个在工作上干得不出色的。”“我们的优点是认真,缺点是过分认真。”这是何治华总结出来的老女排的工作作风。
虽然已经各奔东西许多年,但四川女排的情谊是永远剪不断。现在四川女排队友会的入会成员有百余人,还包括领队、教练和队医。杨德华从包里掏出一本通讯录给记者看:“我们的联系方式全在上面,每
年11月都会有次大聚会。我们五六十年代的基本都退休了,每个月都要小聚一次。像我们几个住得近的,没事下午就一起打打麻将。这么多年,习惯了一家人般的感觉。”
采访结束,离开这间小会议室的时候,进门处挂的一幅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落款为“老队医张先篪”。梁昌鹏感叹道:“我和他住的时间,比和我老婆住的时间还长,那会儿一年起码有九个月在外头,我俩从来都同屋。”
下楼时,几位老人的腿脚显得不那么灵便,杨德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当运动员落下的伤病。”此刻,她嘴角却泛着满足的微笑。刹那间,一种感动从心里迸发出来。岁月永恒,青春无悔,愿这群缔造了四川女排辉煌的老人,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记者徐杨摄影杨涛
这支称霸全国排坛近二十年的四川女排,最令人称颂的,除了九冠王的伟业,还有就是精诚团结的教练班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