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黑豆就有芝麻糊,有黑幕就有江湖。全运会有“内定冠军”一说不是传说,上届全运会柔道比赛奥运冠军孙福明开赛30秒就被教练吼倒,“放水”、“金牌内定”的言论铺天盖地。本届全运会又有教练和裁判曝光12枚跳水金牌早就内定,有记者向中国跳水队周掌门求证,惹来掌门人两次“你是哪个单位”的质问。
既然是内定,还想向官方求证,招来恶脸很正常;一个四年一届、举国出动的全运会竟有“内定冠军”一说,就很不正常。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金牌指定”不是全运会的全部,也不是偶发行为。在某些项目,为了平衡各省市的金牌业绩,为了弥补某些运动员的荣誉缺憾,“内定冠军”有丰厚的滋生土壤,历史厚重度似乎直追“让球论”。田亮的教练也揭露上届全运会田亮被无理压分的不公待遇,可见,这个“潜规则”并非某些人口中的“潜意识”。
不会有人出面承认,还会有人继续指证,每隔四年发作一次———这就是全运会“指定冠军”潜规则。全运会举着全国的旗帜,各省市唱大戏,竞技的较量并不是各代表队的唯一目标。否则,你就很难理解为何那么多的老将要复出,那么多的优异成绩要在全运会年创造。“地方锦标主义”已经变成全运会的大势,也是各省市体育局绞尽脑汁的根源。拿个“体育强省”的虚名后,该退役的还退役,该升迁的还升迁。有人在运动,有人在走动,潜规则也就出动了。
与其声势浩大地声讨全运会的潜规则,不如质疑全运会举办的必要性。如果追求“金牌至上”,奥运会、世锦赛上见真章;如果追求竞技水平,每年举办一次全国锦标赛更合理,求全求大不如求精求细,何必劳民伤财来一个大而全的全运会?全运会,怎么看都带有“计划体制”味道。“指定冠军”不就是凭票供应么,光指责管肉票的人不公,不如想想为何买肉要凭票。
·张文辉·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