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板财大气粗,强势的个性使众多国脚级球员纷纷离队 周国强 |
回顾申花2009赛季,内耗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杜威两度下放,毛剑卿中途“发配”深圳,郜林也一度备受指责,国脚级的球星一个个遭受质疑。内部矛盾以令人目不暇接的方式呈现世人面前,这在申花历史上相当罕见。抛开其他因素,在“治人”这个环节上,申花这个赛季值得好好反思。
到底是何原因,让申花上下始终无法同心协力、并肩战斗?来自高层无处不在的压力导致球队氛围不融洽,无疑是重要原因。一旦输球,人人 自危,内部互相指责不可避免。
杜威是否“打假”?这个问题看似严重,但实际上和申花队长的离去已无太大关系。在亚冠对阵鹿岛鹿角表现失常后,杜威被雪藏。尽管之后重新亮相,但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疑似”烙印,一旦再有失误,等待杜威的只有再度消失。在处理“问题”球员时,朱骏眼里容不下沙子,强势的个性决定了大棒政策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朱骏入主申花以来,3年时间下放和离开的球员,不经意间已经突破两位数。其中,不乏李玮峰、杜威、肖战波、姜坤这样的国脚级球员。众人离开方式各异,但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他们已经失去了朱骏的信任。在和球队主力甚至是核心球员的沟通上,朱骏似乎一直信奉“兄弟哲学”。曾经,朱骏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推心置腹的深谈,但每每好景不长,关系一旦疏远,就再难修复。
如果要把申花内部的人物关系网画成一张图,这张图其实并不复杂。朱骏就是圆心,其他人围绕在其旁边,形成一个圆圈,所有人面对的,只有朱骏一人。让“老板”满意,就是申花队内的生存之道。于是,队友间逐渐疏远,教练和队员貌合神离。事实上,一个团队的融洽和合作,光靠一人维系,实在太难。哪怕这个人的影响力,遍布团队每个角落。
如何笼络人心,鼓舞全队斗志,这是足球管理学的精髓。作为一名精明的商人,一位出色的职场管理者,朱骏超强的个人魅力或许能助他在商场上长袖善舞,但在足球场上,太过强势往往会产生消极因素。大棒之外还需胡萝卜,权衡之术、无为而治这些老话,或许值得朱骏细细思量一番。
本报记者 徐东海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