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正根
“刚才那组数据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范志毅说的是昨天论坛上展示的一组数据,是中国足协副主席杨一民提供的,当前在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只有区区5万人。“我是深有体会,去年组建上海U16队,可供我选择的只有150人,而且水平良莠不齐。”范志毅说,当下是没有小孩踢球,“没什么人踢球,你何从去谈发展足球、提高水平。”这让他不禁回忆起他小时候是踢球的情景,“那时候踢球的小孩太多了,在人民大道(人民广场)上都有人踢,踢得好的进入每个区的区少体,经过选拔再进入市少体,再经过挑选,进入体工队,职业化后,我们再进入申花队……整个过程下来,我们经过层层选拔是从三四千人中突围而出。”正因为有了广泛的选材,才聚齐了一批实力强劲的队员,组成了阵容豪华的申花队,才有了上海足球的辉煌。
中国足球职业化后,由于中国足协的统筹不利,加之不健康的因素影响到了联赛,致使现在青少年都不愿意从事足球。“不说别的,现在很多学校连操场都没有,没有踢球的地方怎么让小孩对足球有兴趣?都在发展房地产了。”范志毅对于青少年足球现状很无奈,“再看看国内很多俱乐部,连梯队都没有,每年都只能花钱买球员,而好的球员又越来越少。”对比国内,范志毅不由得想起了国外,“我记得1992年随国家队到日本横滨征战亚洲杯时,我就明显感觉到日本足协对于足球有一个非常好的规划,借助亚洲杯夺冠,他们有了一个完整的10年后备力量培养计划,非常具有前瞻性和规范性……”正因为此,日本足球不断冒出球星,其俱乐部队和国家队在亚洲范围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有非常好的成绩。“我曾效力的英国水晶宫队,他们也有非常完备的青训体系。他们那边是这样,16岁之前不能跨区转投其他俱乐部,因此这也保证了水晶宫所在的伦敦南部的小孩都是水晶宫队的后备力量。英格兰完备的联赛体系及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前三,让很多小孩从小就梦想进入职业队踢球。”
范志毅说,正因为他自己从小的这种经历,以及随国家队到处征战的所见所闻,加之在国外留洋期间对国外青少年培养的了解,让他对中国青少年足球的现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体校到职业队到国家队再到留洋,应该说我有很多经历,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相当多的经验,我觉得有责任去把这些经验传授给投入足球的青少年。”范志毅说,但与此同时,却发现没有足够的施展空间,“确切地说,应该是这两年跟随徐指导从事青少年足球后,我对于‘根宝模式’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我觉得,徐指导走得这条‘根宝模式’,算是在中国足球现有的状况下,最为成功的模式:从青少年抓起,从严治军,走技术之路,做好人、踢好球,培养出了一大批非常具有球星潜质的球员,假以时日,他们肯定是国家队的栋梁之才。”但综观中国足坛,徐根宝只有一个,“根宝模式”的确应该最大范围推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