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高一五班的教室,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
“高尔夫到底怎么打?”
“上电视镜头紧张吗?他们跟踪你这么久啊。”
“你和老虎打过吗?他人怎么样?”
提问者似乎不太职业,似乎铆足劲要将从升旗仪式到现在憋住的问题倾泻出来。被围在中间的杨嘉欣或许会享受这种感觉。
平时在学校的日子,上完下午时段的第一节课,她就会站在窗边向校门口张望。恰好班上的窗户可以看到学校大门口的动向,当妈妈杨英的红色马自达6驶来时,她会拿起早收拾好的书包跑下楼。她知道,身后,新一轮的议论声在等着她:“太爽了,又可以提前回家了。”“玩电脑去吧?”“我们还得奋战到10点晚自习呢。”
杨嘉欣不想中止他们的想象,情感外露并不是她的特性。她得出的结论有着早熟的优越,“其实,他们不知道我的累。”走进车内,她恢复了娇憨的小女生样子,妈妈杨英把煲好的汤、荤素菜从保温桶里拿出来,她一阵欢呼。同学午休时,嘉欣得去找老师补课,中饭只能是随便吃点。妈妈每天带来暖汤热饭,算是犒劳。
“妈,我们去哪儿?”尽管明知道下一站是北五环外的清河湾高尔夫球场,但她还是要习惯地问一句,并撅起小嘴。清河湾离学校30分钟车程,清河湾的总经理王涛看好杨嘉欣,愿意免费为她提供练球场地。
在清河湾的练习场,换下校服的杨嘉欣拉伸热身,从短杆开始练球,一号一号慢慢加到1号木。偶尔,教练会过来指点下动作。很快,她挥杆的瘦小身影,一截截地融入黄昏。
这就是她目前的生活:早上6点起床,6点半由杨英送去学校,下午2点去练高尔夫,有时候晚上到住在建国门的数学老师家去补课,再回家做作业,12点睡觉。
从2007年正式摸球杆那一天起,杨嘉欣的日子就这么过了。
那年的2月初,杨嘉欣第一次参加了高尔夫球比赛,中国青少年公开赛。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的高尔夫球场进行,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00杆以下的成绩。
前两天,她打的都是100杆。第三天在会所前的成绩板前,她正好碰到有小球员指着那双“100”哈哈大笑。
她知道,这绝对不是在对这个试卷上的完美分数赞赏,而是嘲笑。好强的她受不了,这种情绪带到了赛场上,106杆,更糟糕。
回到北京以后,她向妈妈正式提出:我要好好学球!做出一个样子给那些笑自己的孩子看。
【相关阅读】
• • •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