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中午12时,中国太极拳推手泰斗、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林墨根因病去世,享年90岁。从热爱习武的少年到弟子遍布海内外的太极大师,林墨根用执著和认真走完了这颇不平静的一生。
昨日上午,成都市双林中横路53号院子内,简单的灵堂前从各地赶来的吊唁者络绎不绝。他们有的是林墨根的弟子,有的是弟子的再传弟子,还有很多是闻讯赶来告别的普通太极拳爱好者,不管身份如何,他们对林墨根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林老师。这是林墨根“与时俱进”的一个体现,因弟子及再传弟子众多,按照辈分称呼起来很麻烦,他就建议,“干脆都叫老师吧,也是现代社会比较普遍的叫法”。
练习刻苦自行车的车把都被练坏
林老师自幼习武,先学南拳,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学习太极拳,1957年正式拜杨氏太极传人李雅轩为师。刻苦、用心,再加上天资聪颖,使他掌握了太极拳的绝学,尤其是太极拳推手出神入化。
为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林老师下了不少苦功夫。余昌福的姐姐嫁给林老师后,余本人也与林老师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回忆,林老师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拳,然后去上班,下班后先在单位附近的空地上打一阵拳才回家吃饭,“宁可饿饭,也不饿拳”。甚至在骑自行车的时候,林老师也在练功,自行车的车把就是对手。日积月累,他竟然把连接车把与车轮部分的钢管都练坏了。“那一次他抬腿上车时,感觉到车把有异样,幸好身手够好,马上跳了下来。”余昌福说,这个段子已成为大家的笑谈,体型偏胖的林老师如果当时没有及时跳下来,很有可能会被戳伤,而车把之所以会坏,也是被他长期“磨练”的结果。
不嫌不弃把残疾人教成冠军
学艺渐精后,林老师多次在各项比赛中获奖,声名远播,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有不少人慕名来拜师。已拜师近30年的徒弟王建强说,林老师的嫡传弟子至少有300人,弟子的再传弟子则不计其数。在众多弟子中,还流传着一段林老师将残疾人教成冠军的佳话。
57岁的马应贵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是很方便,但却酷爱太极拳。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找到了林老师的儿子林文涛,表达了拜师意愿。林文涛直接把他带回了家,“当时还被很多师兄弟笑话,说我怎么带个残疾人回来拜师,担心学不好坏了父亲的名声”。
林老师对前来拜师的人一视同仁,毫不犹豫地收了马应贵这个徒弟。师傅用心教,徒弟也认真学,很快马应贵就学有所成。1983年,林老师开始带他参加省里组织的太极拳比赛。入场时,裁判见马应贵是个残疾人,拒绝让其参加。林老师以马应贵不参加就带走所有参赛弟子为“威胁”,马应贵才顺利参赛,当届比赛即获得冠军。
“这就是父亲在功夫方面带给我的人生教诲,要不嫌不弃,有大爱”,林文涛目前也已小有名气,对待自己的弟子同样沿袭了父亲的态度。
恪守孝道将改嫁后患病的母亲接回家
对待弟子,林老师是个地道的“严师”,很多弟子甚至曾被他训斥得当面落泪;而对待母亲,林老师则是恪守孝道,情至义尽。
林老师自幼家境贫寒,他4岁时,母亲便离家而去。婚后,林老师靠每天推着“鸡公车”卖盐巴,挣了一点钱后,就踏上了“寻母之路”。两个多月后,妻子找到了林老师的母亲。由于离家后母亲改嫁的这家对她并不好,年事已高的她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余秀菊给林老师去信,讲明现状后询问要不要将母亲接回家。林老师回答,“再怎么样,她也是我妈,一定要把她接回来”。将母亲接回后,林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直至母亲去世。
“母亲没给他应有的母爱,林老师却尽了做儿子的责任,这在越来越功利的社会很珍贵”。余昌福一再感慨,这件事让他不吐不快,林老师在功夫之外的品格魅力让他感动。
练拳挺过“鬼门关”医生反拜他为师
2003年,林老师因胃出血连续做了3次手术,三分之二的胃被切除,川大华西医院一位老医生曾断言林老师活不过3个月。然而术后林老师坚持打太极锻炼,2004年初已可以拄着拐杖走路,2月份众弟子为其祝寿一事经媒体报道后,这位老医生获悉马上提着礼品前来看望,也因此成了林老师门下弟子。徒弟王建强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林老师痴迷太极拳,也凭借深厚的功力挺过了多道“鬼门关”。就在弥留之际,他还在跟远道而来的弟子对练推手,仅有的遗言就是希望弟子们能好好练功。林老师的追悼会定于2月8日上午,在成都市东郊殡仪馆举行。
记者刘春梅摄影杨涛报料人:胡先生线索奖:100元
逝者简介
林墨根,四川资中人,生于1920年,1957年投入一代宗师杨澄甫的高足李雅轩先生门下,为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代表,四川武协荣誉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理事长、四川武术馆太极拳推手总教练、成都武术协会委员、李雅轩太极拳武术馆顾问、国家武术段位八段。弟子分布在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以及我国的港澳台等地区。
名词解释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对练形式。以双人锻炼为主。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进行的运动。杨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棚劲大,以发劲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