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求价值”
随着申雪、赵宏博的复出,很多人又对明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双人滑金牌有了遐想,毕竟他俩曾无限接近这块金牌。
但姚滨依然不提出夺金的目标,他亲自编写的备战标语挂在训练场的墙上,最后一句是“冬奥求价值”,和很多有望冲金的项目不一样。姚滨说,“写成"冬奥求金牌"就不押韵了”。
中国新闻周刊:申雪、赵宏博复出后,明年冬奥会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姚滨:目标没有改变。回来以后队伍的厚度增加了,队伍的排他性增加了,可以挤掉其他的人。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中国的几对劲敌都组队时间很短,但上升的势头都很快,为什么他们组一对选手很容易出成绩?
姚滨:这算是强强联合。我们都是弱小搭伴,非常弱小,经过这么多年。要从头开始练,个人技术还要练三五年。张昊单人滑技术还在我手里练了五年,五年后才搭伴。
而他们都是个人技术已经相当高后搭帮,两三年就可以起来。
中国新闻周刊:随着规则的改变,中国技术方面的优势没有了,表演又历来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怎么办?
姚滨:过去我们定位就是要在技术难度方面超过他们很多,才能去竞争。那时候我们的捻转、抛挑是绝对领先的。现在大家都学了,模仿过去了。新的技术由于规则的改变限制太大,没办法。
大家玩同样的游戏,我们只能玩得更精,质量更高。包括表演、表现力,达不到要求的我们都翻新了,重新编。刚刚这个起跳(指着张丹、张昊在训练时的动作),全世界其他人都做不出来,这个裁判可能认可能不认,但我们要给自己高标准。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过,“干这行起就没想过拿奥运金牌,中国人凭什么拿?”这是真实的想法吗?
姚滨:你想(金牌)你就是精神病(记者注:花样滑冰是欧洲人主导的项目)。
当年我跟领导说,申雪、赵宏博现在不错,将来会有所发展。就这样,背后还有人说我吹,说我狂。1995年,没派出国比赛。1996年,我说再不派,他俩就废了。有人却说,你没出过国啊,要争出国。我说我能拿中游,领导说我吹。但后来世锦赛我拿了第15名,总共30对选手。那时候不要国家钱,用出场费参赛,回来还要请吃饭。
当时袁伟民也说只听说过陈露(美籍华人单人滑选手),没听说过双人滑,问你们怎么上那么快。我说不快啊,1992年就搭伴了。我们这个项目周期性比较长。
中国新闻周刊:上届冬奥会,有想过冲金吗?
姚滨:赵宏博没受伤前,有这种愿望。但受伤后就成为泡沫了,有些领导劝我要完全放弃他,精力放在老二老三上。我能放弃吗?!
我跟医疗组专家说,你们只要给我留10天练跳跃就行,结果刚好11天。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冬奥会的目标是金牌吗?
姚滨:全国人民、领导都想,但这不是我想的。我干吗要给运动员这种压力?
金牌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也拿不来。
我向来都说我不是金牌教练,我是为了精神存在。就像2008年奥运会,全世界都评价中国,这才是不是金牌的金牌。为什么要为了那块镀金的牌子损失很多东西呢,甚至不择手段。那就做人太浅薄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