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位于美国科罗拉多的家里,墙上挂着一张大照片,那是她和美国冬奥会冠军阿波罗的合影,那时她担任着美国队的主教练;在她北京首都体育馆的宿舍墙面上,有一张她和奥运冠军王濛的合影。阿波罗和王濛同被世界短道速滑界称为“天才”,也同样性格张扬地在李琰执教自己之初公开反对过她,但最终他们都和李琰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李琰,我国首位冬奥会短道速滑表演项目冠军。曾任斯洛伐克、美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现任中国队主教练。她以自己的敬业、刻苦、钻研,成为当今世界短道界公认的优秀教练之一,而她在中国短道速滑在都灵冬奥会结束后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完成了中国队的复兴,所有这一切注定李琰都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爱短道,所以全情投入
1988年,未满20岁的李琰参加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并在1000米比赛中获得金牌,遗憾的是当时短道速滑还没有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否则,李琰将成为中国冬奥会第一枚金牌得主。1992年的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李琰在自己并不擅长的女子500米项目上夺得一枚银牌,此后她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退役之后的李琰到大连理工大学读书,4年的学业完成后,她在大连市税务局得到了一份非常安定又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一切却在2001年都改变了。“我接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去斯洛伐克担任短道速滑队的教练。几乎没有太多的犹豫,我就同意了。正是这个机会,让我真正感觉到,我心中一直有个隐约的渴望,学习和工作并没有让我真正和冰雪绝缘!”李琰说。
现在回忆起自己在斯洛伐克的日子,李琰的言语中还能让人感到一种孤独。那时斯洛伐克的短道速滑队基本是一片空白,从来没有当过教练的她,也只能边教边学习。李琰说:“那时我住在当地的一家星级酒店里,那是一座不大的欧洲城市,没有什么朋友,又远离家人,没事的时候,我会去市中心散步。现在我回到那里,他们还认识我,会热情地和我打招呼。”
一年以后,斯洛伐克队在欧锦赛上夺得一个全能第六、两个单项第四名。李琰还带领一名队员获得盐湖城冬奥会的参赛资格,为斯洛伐克实现了零突破,总统的接见成为李琰执教生涯的第一个成功佐证。此时,美国队向她投来橄榄枝,她的事业也因此迎来了一个重大机遇。
■第一次征服奥运冠军
2003年开始执教美国队时的李琰并不强势,她只执教过斯洛伐克这样一支弱队,但美国队却拥有阿波罗这样一位短道奇才,在盐湖城冬奥会上,阿波罗刚刚获得了冬奥会的金牌。李琰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初刚到美国队的那天,一位黑人运动员跟她打招呼,她全都没听懂。“当时我就在心里嘀咕,他说的是英语吗?”
不过比对环境更不适应的,还是来自队员的阻力。阿波罗从一开始就非常抵触这位来自中国的女教练,他甚至认为这个中国人是不可能教好自己的。于是,他在训练中不停地给李琰找麻烦,希望赶走这位中国教练。这一切反而激发了李琰的斗志,身处美国各支国家队训练基地的她,每天不停地通过听各种学科最优秀专家的课,来充实着自己。她说:“在美国,我彻底完成了自己执教生涯的一次升华。”
“阿波罗对我不服气,但我却在训练中一点点让他感受到,我的训练能够让他提高,能够让他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他的变化,他开始不再那么抵触,而且逐渐服从我的训练安排。”一年之后,阿波罗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李琰终于被他认同了,阿波罗在那个新年和父亲,特意到了李琰的家里,感谢她的工作。他还专门送给李琰一张大照片,这张照片直到今天,仍然挂在李琰科罗拉多家中的墙上。
2006年都灵冬奥会,李琰率领美国队打了场漂亮仗:阿波罗夺得1金1铜、美国男队获得接力铜牌,女队成绩也有所提高。摄像记者让全世界看到了令任何一名教练足以骄傲的一幕:阿波罗在夺得男子500米金牌后冲向场边,热情拥抱自己的教练。“当时他和我的拥抱,是对我那几年执教生涯的最大肯定,这个拥抱里包含了一切,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李琰回忆说。
■祖国召唤一周之内返回
2006年5月25日,一场小雨让北京的气温有所下降,街上的行人也加穿了外衣。不过,李琰却一身短打扮现身北京首都体育馆,七分裤、粉红色T恤,妩媚且干练。在接到回国的邀请后,李琰谢绝了美国队的极力挽留,从辞职到回国,这中间只用了一周时间。
其实,李琰当时也有太多的不舍,此时,李琰的丈夫刚刚在美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小女儿还不满两岁,两人刚刚在美国买了温馨漂亮的大房子,选择回国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分离。“我丈夫开玩笑地说,‘我怎么老是追不上你的脚步啊!我好不容易到了欧洲,你去了美国;我追到美国,刚刚安定下来,有工作,有房子,你又回国了’。”不过,善解人意的丈夫最终还是支持了妻子的决定。
而美国短道速滑队的队员们,更是让李琰割舍不下,“我把辞职报告交给美国队30秒后,阿波罗就给我打来了电话,他当时的语气很激动,问我为什么要去中国,我特别注意到,他当时没有问我为什么要回中国,很显然,他已经把我当作他的亲人了。在此之后,美国队的每个队员都给我来了电话,或者发了电子邮件,他们都舍不得我离开。当时,我的心里也很矛盾,我甚至希望自己能一分为二,但我知道我必须做出选择,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步。”
都灵冬奥会后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形势并不乐观,冬奥会上8枚金牌,中国队只有王濛在女子500米上占据绝对实力,对手韩国队却一枝独秀,在都灵冬奥会上一举取得6枚金牌,只有两枚金牌旁落,一枚归属中国王濛,一枚被李琰带领的阿波罗摘得。如此困境下,李琰选择回归,除骨子里喜欢挑战的性格外,她还希望能用四年的时间,带领中国队重新回到巅峰。“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会义无反顾。”
■由发难变为“师徒情深”
2007年初,李琰首次率领中国队参加国际大赛——长春亚冬会。那次比赛,中国队成绩开始出现回升,在同韩国队的较量中,中国队竟然拿到4枚金牌。不过,赛后,已经成为冬奥冠军的全队领军人物王濛却突然发难,要求退出国家队。
“在美国的时候,也听说过‘80后’,但没想过自己面对他们的时候,还真是有点没办法。”李琰没有想过就连她时不时蹦出来的英文都会遭到这些孩子的反感。她听说有队员在私下里议论:“难道她不是中国人吗?连中国话都不会好好说,上课的时候还冒英文!”首体公寓,那个20平方米的屋子,每天晚上训练结束之后是李琰一个人的空间,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李琰说她哭过不止一次,但是她想改变这支队伍的想法一直都没有变过。
2006年7月,李琰把周洋、刘秋宏、张会、赵楠楠几个年轻的女孩带进了国家队的大门。“都说中国短道最辉煌的是1998年到2002年那段时间,因为大杨扬、小杨阳、王春露和孙丹丹的实力都是可以挑大梁的,在比赛中配合和默契都很好。王濛很好,但是需要有人跟她配合,她才会更好。”
李琰的一视同仁,却被王濛误解成了“偏心”。“我觉得她对那几个小队员比对我上心,心里肯定不舒服,因为我就觉得我是最好的,我需要得到最好的训练。”从进入国家队以来,王濛从来都是教练的“心肝儿”,被重视惯了,突然把她和别人摆在同样的位置,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和排斥心理。“那时候我和我们教练都在一定高度了吧?我是奥运会冠军,李老师也培养出过奥运冠军,我觉得自己那时候可能有点飘吧?那时候我和她谁都不能说服谁。”王濛如此回忆自己当时冲动的动因。
这件事情之后,李琰和王濛都成长了许多,一方面李琰明白了她不光要带这支队伍训练,还要学会如何跟队员相处;另一方面,王濛也明白了即使她是冬奥会冠军,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她仍然要服从队伍的管理。2008年赛季刚刚开始,王濛受到腰伤困扰的那段时间,李琰给她开了不少绿灯。“她跟我说,今天你已经练到了,可以休息了。你知道当着国家队那么多人的面给你一个人便利,挺有面子的,而且她那么一说我就更想练了。”
李琰说:“我的年龄都快可以当她妈妈了,她毕竟还是个孩子。”李琰让王濛渐渐明白她们都有着同样一个梦想。王濛曾经在失去都灵冬奥会接力金牌之后,信誓旦旦地说过:“四年后,我一定要把这块金牌挂在中国女队的脖子上,我自己的脖子上,因为只有接力拿了金牌,才能证明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队伍。”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10点25分,中国女队将在太平洋体育馆,向自己最向往的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发起冲击。这枚金牌象征着一个团队的力量和荣誉,而这一切恰好就是李琰想赋予中国队的。
李琰之路
出生在我国冰雪运动之乡黑龙江省,12岁进入少体校接受正规训练,1984年,在一次比赛中,她刚滑完弯道,巨大的离心力将她甩了出去撞在赛场挡板上,左腿膝关节肌肉全部断裂。当时年仅16岁的她一年后奇迹般地重返冰场。1987年参加世界锦标赛,夺得全能第十五名。在十五届冬季奥运会上,李琰除在表演赛中夺得一枚金牌外,还夺得两枚银牌,并创造1000米和1500米两项世界新纪录。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获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银牌,这是中国短道速滑第一枚奥运奖牌。
2001年,开始担任斯洛伐克队主教练。
2006年带领美国短道速滑队参加都灵冬奥会,队员阿波罗获得男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
2006年5月,李琰正式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她也是这支队伍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主教练。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李琰带领王濛夺得短道速滑500米冠军,周洋夺得短道速滑1500米冠军。
■本报加拿大温哥华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