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功夫频道 > 传统武术

中国式摔跤高手许金龙 曾帮助干警培训擒拿格斗

来源:《武魂》 作者:李庚年
2010年04月18日16:09

  许金龙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二十二年了。二十二年里,这位兄长的音容笑貌,始终让我难忘。其实在我心中,大我五岁的金龙先生,不仅是兄长,更是教我练摔跤、学做人的恩师。

  初识许金龙先生是1963年10月中旬,我们在永定门火车站工务段参加华北铁路局招工培训。当时他二十四五岁年纪,精力充沛,英气袭人。晚上休息时,他组织我们摔跤,示范动作敏捷帅气,让我简直看呆了。听别人讲,他原来是首钢(石景山)摔跤队教练。

  就这样我们相识了,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业余时间,金龙先生就是我们的摔跤教练。在我记忆中,我们这帮小伙子有:王树仁、多富森、王树发、于崇路、高贵才(高三)、毛文忠、孙贵林等。现在大都六七十岁了。

  许金龙先生,汉族,1939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生于北京东城的一个武术世家,从爷爷许延增、父亲许维仁,到许金龙,习练的是醉鬼张三门功法,出色的三代继承,家学渊源。金龙兄长还承继了跤坛名杰金宝生先生的技艺真谛,是北京中国式摔跤公认的高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许金龙先生是首钢(石景山钢铁厂)一名火车司机,官称“许大车”,同时又是厂摔跤队的教练。他在石景山有几位盟兄弟:李德奎、苏学通、殷得平、刘才、刘元凤等,这几位都是叶天林老先生的弟子,在京西一带跤坛有名。当年这些摔跤好手聚在一起,尚武重德,以武结缘,为人正直,匡扶正义,以跤会友,传艺京西,开展传承活动,为中国跤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当年我投在许金龙先生门下学摔跤,想拜师,但被先生拒绝了。他说咱们兄弟一场,是缘分,以兄弟相称最好,随便。

  1963年底,我们被分配到华北铁路局基建二队南口工厂建厂局,许先生身体强壮,行动敏捷,手脚灵活,成了一名架子工。他性情开朗,工作认真负责,工作之余,还是带着我们摔跤练武。他特别重视武德教育,曾写下过一篇《习武论》:

  志习武者,健体强身;养生之道,禁戒为本;投名访贤,神宜自敛;虚怀若谷,从善如流;朝朝如是,日日皆然;以苦为乐,持之以恒;武德应修,仁义为重;奉公守法,师传永祚。

  许先生常说:“习武之人,练武练跤,学文学武都一样,首先要学会做人,先把一撇一捺学做好”。他按照老辈传承下来的“十不传”、“三小忌”、“三大忌”要求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改变过去摔跤人一走三晃,流氓痞子样的坏毛病、臭习气。要规规矩矩,“不穿跤衣像绵羊,穿上跤衣如猛虎”,要有新的形象,新的思想,新的作风。

  一直到现在,这位兄长的谆谆教诲,还总是不断在我耳边响起,他说:跟兄长在一块,要多知多学,做人做事,忠诚老实,平易近人,广交朋友,不要逞强好胜,须知吃亏是福。朋友家如王府,要规规矩矩有礼有节,要有大有小,以孝为大,不孝顺老人的朋友不能交。要帮助弱者,敢于向坏人坏事抱打不平。说话做事,言而有信。记得当时许先生特别说过:“记住了,同我在一起,要学我好的,不要学我的坏毛病,我也在改变我的不足,咱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许先生要求我积极上进,靠近党组织。多年来我就是按照兄长的话去做的,好好做人做事。

  那时我常到东单五老胡同7号(四眼井)许先生家去练功。许家是武术世家,家中经常聚满习武之人,研究探讨武林功夫。许先生也是先农坛业余体校卜先生(卜恩富)摔跤班的学员,在许家,我几次见到卜先生去许宅看望许老爷子(许维仁)。许家有一座正规的四合院,院内设有方方正正的跤场,北房屋下一棵黑枣树、一棵海棠树,我们一起练功练跤。我记得屋内是练武术的,院内是练摔跤的——许家有个规矩,练武术的可以看练摔跤的,练摔跤的不可以看练武术的。但在一起长时间的接触,武术加跤,自然逐渐联合运用。我们一起玩也学了很多武术的手法。当时一起练的有:姜文儒、李长彬、王富贵、孙路、赵松启、祥子、孙连谊、王万生(小七)等。抻筋耗腿,练基本功,身体越来越棒,那段时间真是受益啊!

  许先生为了能吸收更多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的武艺和跤技,到处投名师访高手,走访前辈,虚心学习。我就曾随许先生去过跤界前辈金宝生、叶天林、马崇禄、宿春华、安茂德、王文永、陈金泉(保善林的大徒弟)、郭八爷的弟子陈惠来(郭八爷的弟子)的家,还和付永均老先生(中国跤术的作者)交了朋友。

  许先生还带我拜访过武术的王师爷、师叔贾振才、师大爷门增年、师叔王维琥的家。

  我从1963年结识许金龙先生,一直到1987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先生猝然去世,我们一起相处了二十多年。中间因工作调动分开过一段,他先后去了东北、四川,我因父亲病重未走,1965年进了北京第二毛纺厂工作。这段时间,我始终遵照兄长的教导,天天习武练功。

  六十年代文革动乱,许先生家受到冲击,横遭不幸,家中无人支撑,再加上身体不佳等多种原因,许先生从外地调回北京,在现在的南口机车车辆厂工作,做货场值班员,这样我们就又能经常在一起了。许先生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工会的组织下,成立了工厂摔跤队,又培养了一批运动员。如闫世生、赫兴武、李宣、谷军、胡运启、薛宝利等。

  当时我在北京第二毛纺织厂也组织了摔跤队,许先生经常来传经送宝,那时跤队有三四十人,先生手把手地教,每次参加市县比赛,他都亲临现场指挥指导,多名运动员经他指导取得好的成绩。我的长子李利参加北京市青少年摔跤比赛,在丰台棒球场,路那么远,许金龙先生和叶老亲临现场指导,获得铜牌。当时我们这支摔跤队,之所以拥有好思想、好跤技,形成好作风,取得好成绩,与许金龙先生是分不开的,到现在那些老队员们仍十分想念他,也没有忘记他的教诲。

  许金龙先生多次带我去北京警察学院(马甸)传教公安战士中国式摔跤,受到校方的好评。1987年应云南省公安厅邀请,许金龙先生亲自带队,一行七人(苏学良、李泰良、薛宝利、李庚年、赵长青、胡长利)去云南省公安学校,在全国十一省市公安战线擒拿格斗武术摔跤培训班上传艺,为提高公安干警的擒拿格斗水平,做出了贡献,我本人也进一步从中学习了业务知识和技能。

  在兄长的教诲下,本人努力工作,八十年代担任了北京市摔跤运动协会委员,参与市摔跤活动的组织工作,担任北京市昌平区摔跤运动协会秘书长兼教练和裁判长等职务。配合体委群体科工作,开展摔跤活动,搞培训,搞比赛,搞运动会等,得到区领导的好评。

  许金龙先生的猝然离世,让我和许多得过他教导的人悲痛万分。我这位兄长恩师关于中国式摔跤的遗训,让我等永远铭记在心。虽然目前中国跤正处于低谷时期,但是我们仍要继承先生的遗愿,把珍贵的民族文化的遗产、中国独特的武术——中国跤术发扬光大,永世流传。为了纪念恩师兄长许金龙先生,经王文永先生同意,我们现已成立了“金宝生摔跤武术俱乐部——金龙跤馆”,在北京昌平开展传艺活动,为中国跤术的继承发扬做点实事。

  许金龙先生能文能武,文笔好,多才多艺,有一副好嗓子,京胡拉得也不错,空闲时间唱几段京剧,有时棋盘摆下杀几盘好棋。先生还写得一笔好字,经常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挥笔写下:武德应修、学海无涯、持之以恒、习武论、梅花赞等,写下做事做人的标准教诲我们。我一直留着先生的墨迹,做为我的座右铭,也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永做记念。(文/李庚年)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王燕芳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