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8日体育专电(记者公兵)
6:1,勒沃库森队16日狂胜中国国奥队,国奥队也因此被讽刺提前过了儿童节。无奈的背后折射出中国足协与俱乐部的尴尬关系。只有两者配合默契,才能在国际赛场上实现“二过一”,中国足球水平才有可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国奥惨败之后,主教练刘春明称这支国奥队不能代表真实水平,因为多达12名想要的球员俱乐部不放人;大部分集训时间中,不少球员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报到;比赛少,缺乏经验和默契配合。一支国奥“二队”埋下了惨败的种子。
关于足协和俱乐部的关系,很大程度是矛盾的,这在世界各国也普遍存在,但在中国还有特殊“国情”:越是成绩差,越强调长期集训;越是长期集训,成绩越差,俱乐部当然不愿意放人。这已经成为了中国足球的一个悖论。
其实,国奥队自去年5月组建至今,已经经历了不少惨败。所有这些其实印证了一个问题——诚如刘春明所发出的感叹——渴望高水平的比赛。但国字号的运作因为足协的动荡和经营主体的无能十分被动,现在只好寄希望于自家的俱乐部。
于是,韦迪在上任后不久提出“国奥战中超”的草案,现在演变为“中超俱乐部陪国奥练兵”,该方案或将在6月实施。究竟是实施该方案,实施后效果如何兵暂且不讨论,国奥提高水平、提高征战伦敦奥运会可能性却已刻不容缓。
从中国足协角度而言,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是其责任;而对于职业俱乐部来说,它们的主要目标自然是搞好经营,实现盈利,这也是职业化的本质之一。很显然,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尤其是在前者征调俱乐部队员参加国际比赛的时候。如果球员受伤,如果影响职业联赛,俱乐部会“很受伤”;如果国字号球队成绩惨淡,中国足协又会很难过……中国足协和俱乐部注定是博弈的双方。
其实,这种博弈的例子在世界足坛并不鲜见:北京奥运会时阿根廷国足和西甲巴塞罗那俱乐部争夺梅西就是一个典型,前者希望梅西参加奥运会,因为梅西是阿根廷队夺冠的重要砝码;巴萨则希望梅西参加欧冠联赛,因为梅西的出现是奖金和出场费的保证。最终梅西来到中国,彰显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中国足球刚刚经历了一场变革,新足协提出了联赛、青少年足球和国字号球队建设等方面的种种措施,是一个好的开端。而作为中国足球水平提高的原动力,俱乐部固然应当做好自己的主线,同时也应当兼顾球迷对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的渴望,毕竟球迷也是俱乐部的衣食父母。
中国足协和俱乐部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前者须加强与后者的沟通,博得后者的理解,后者也应多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上想问题。只有两者的精诚配合,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才能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