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10月21日电 题:让世界走近“功夫”,让“功夫”传递梦想
新华社记者魏梦佳
“我深爱着中国武术。中国‘功夫’博大精深,需要很好地领悟。我梦想将来能开办一所武术学校,在秘鲁传播中国的武术文化,”本家明用流利的汉语说。 这位秘鲁目前唯一获得中国武术一级武师证书的武术教练,在刚刚落幕的世界传统武术节上以飘逸的拳风夺得了八极拳项目的金牌。和许多人一样,他也是痴迷于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功夫电影,才喜爱上武术,之后又来到中国学习。 “许多外国人都是通过武术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的,”已在本国拥有众多“弟子”的本家明说,“下一步我还要在武当山学习太极拳。我相信只要努力坚持,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学习中国“功夫”,传播中华文化,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每两年在中国举办世界传统武术节。16日至21日,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中国传统武术三大流派之一的武当武术发源地武当山举行。
在这次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上,来自巴西、美国、俄罗斯、波兰、南非等8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武林高手”同台竞艺,比武切磋。刀光剑影,拳棍交叠中,中国武术,这朵中华文化的奇葩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国武术集深厚的文化底蕴、健身养性、攻防于一身,已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中国“功夫”正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喜爱。在位于中国中部的武当山,每年有超过50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武术爱好者前来学艺。
“这几年仅武当拳法研究会就接待了近30个国家的武术爱好者,很多都是不远万里,组团前来,常驻学习,”武当武术传人岳武说,“他们都被东方文化的魅力所折服,认为武术是‘东方的哲学’,许多人回去后又在本国教授武术。”
怀揣“武侠梦”的人们在习武过程中,不仅修身克己,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也拥有了更多的梦想:传播中国武术文化,搭建中国与世界、人与自然融合的桥梁。
60岁的意大利人游理太习武已有40年。这名曾被誉为“地中海拳王”的拳师多年前偶然接触到武当武术,之后便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20年来,喜欢身着道教服饰、迷恋武当拳的他几乎每年都要率团来武当山“朝拜”、“充电”。
如今,他已在罗马、米兰、佛罗伦萨、西西里岛等地开办了10多所武当武术馆,教授武当拳,直接传授弟子2000多人。他认为,和拳击等对抗性运动相比,东方武术尤其是武当武术更讲求健身性,追求与外界的和谐。
“学习武术后,我不仅治好了腰伤,内心也更加坚定,” 游理太说,“武当武术既是中国的瑰宝,也是世界的遗产。我们向世界传授,目的是传播中华文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健康。”
尽管武术拥有众多外国“粉丝”,与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相比,中国武术依然面临着普及率低、推广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而让门派繁杂的武术形成一套统一、易操作的技术规范,成为奥运家庭的一员,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则是众多中国武者与业内人士多年来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中国政府与武术传人们正持续努力。近年来,中国各地举办的国际“武林大会”层出不穷,今年8月的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更是吸引了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队员参赛。
上世纪90年代起,武当武术开始走出国门,武当武术团先后在新加坡、美国、德国、日本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表演交流,引起世界轰动。
由武当武术传人们组建的武当功夫国际联合会计划在全球建立100所武当武术会馆,制订一套系统的武术技术教程,并在服装和内容上统一。目前已在厦门、北京、香港等地拥有多处会馆,还在一些学校开展武术教学试点。
武当山下,近几年来有20多家武术馆校为当地百姓教授武当武术和养生功法。当地政府和武当拳法研究会正积极推行武术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为数千名武术爱好者普及武术和养生功法。武当武术被作为教材,成为学生的选修课目。
岳武等中国武术传人还在武术教授中探索创新,不仅创办了武当武术功夫网,提供武术视频资料,为武术爱好者们释疑解惑,还将武术套路编成儿歌,以游戏方式进行武术训练,并设置灵活的训练时间,满足不同人群需要。 “发源于中国的武术,同时属于世界,” 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王筱麟在此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说,“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武术的传统特色,也要通过创新,使武术变得简单、易懂,具有现代特色。”(完)2010/10/21 11:08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