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埂基地曾经著名的地标——运动员雕塑早已经无影无踪了 |
恬静的滇池依然如故,曾经红火的海埂却好似进入到了暮年。现在的海埂,更像是中国足球的一个历史坐标,静静的坐落在那里……
曾经看守森严的海埂基地,如今已是大敞四开,基地大门只有寥寥几位保安,狼狗看门的故事更是早已成为浮云。走进基地,映入眼帘的还是那条笔直的大道,作为进入基地的必经之路,它的存在显得意义非凡。走在这条路上,瞬间有了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海埂那段最为辉煌的峥嵘岁月。沿路走到尽头,终于看到了“海埂——昆明体育训练基地”的牌匾,只是那座著名的运动员雕塑已不知去向。
说起海埂,不得不提“环碧小墅”这个名字。这个当年全国记者的汇集地,可是大名鼎鼎,其名号更是被老记们传向大江南北,一时间“环碧小墅”就如同海埂的代名词。可谁料到,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当我再向基地服务员询问“环碧小墅”时,摇头不知的竟然超过了一半。想当年,来自天南海北的老记们齐聚海埂,无不将此处当作昆明的家,采访、写稿、打牌、喝酒,好不快活。今天的“环碧小墅”已经面目全非,基地内一名工作人员指着路边一座复古建筑,消除了我的迷惑。走进这座小楼,只见一张张快餐桌椅摆在大厅,服务员介绍,这里现在是云南省各运动队的食堂。当记者向她讲述此处过去的故事时,看到的只有不断的摇头,以及一脸的茫然。与暮气沉沉的海埂相比,基地内的服务员大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所以他们完全不知道“环碧小墅”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基地内的小卖部,生意还算可观,不过店主透露,与几年前相比,收入已有天壤之别。这里也是“搜捕”大牌的绝佳地点,短短的一天,李彦、矫喆、闫嵩等这些前国脚便已先后现身。
运动员宿舍楼前的那道铁门,在人性化的今天已被拆除,餐厅的位置发生了一点变化,不变的是饭菜的口味与质量。客观上讲,海埂餐厅的伙食标准,就满足中超中甲各支球队而言,的确是有一些差距,较为单一的品种,不甚健康的荤素搭配,这些对于中国球员还算可以克服,但对于一些前来试训的老外而言,就只能眉头紧锁,满脸无奈了。
至于球员的住宿条件,基地内条件最好的房间,分别被“财大气粗”的北京国安与志在涅槃的大连实德所占据。天津松江所在的2号楼,最近经过装修,条件还算不错。至于刚刚组建的天津润宇隆等队就只能在条件较差的4号楼,度过冬训的艰苦岁月了。
到达海埂的第二天,记者经过各片训练场,多年前那种长枪短炮的阵势已无影无踪,每片场地边都是空空如也,“大炮筒”、“录音笔”、“采访本”实在是难得一见。经询问,得到可靠数据,前来海埂采访冬训的记者,绝对不会超过10人。
似乎之于海埂,一切一切的美好都已成为回忆,在中国足球再一次受到重创的这个当口,看看越发萧条的海埂,着实让人感慨不已。□
本版撰文 实习生 陈鹏
(本报昆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