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结束的亚洲冬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位列奖牌榜第四。仅以获得奖牌的数量及排位而论,这个成绩显然不能令人兴奋,更无法与几个月前广州亚运会199枚金牌的丰收同日而语。网上于是出现“雪上告急”、“跌出前三”、“历史最差战绩”之类的新闻标题,这样的新闻似乎有失偏颇。
其实,增强体育实力,拓展项目布局,都要视具体情况而为,不能一厢情愿。自然地理区位分布决定了中国开展冰雪运动的客观条件很有限,数量和质量都不占优,即便将来情况好一些,仍然难以在竞技舞台上同冰雪强国并驾齐驱,冰雪上的健身也只是区域性活动方式。冬奥会和亚冬会设项冰少雪多,而中国所获的亚冬会11枚金牌有8枚出自冰上项目,雪上项目仅得3枚。“冰强雪弱”并不都是人为因素造成,就是“冰强”,也经历了几代运动员、教练员的艰苦努力才达到。冬奥会进入“索契周期”,我们的队伍尚在调整和磨练,征战亚冬会还是有所收获的。
况且,样样都要拿第一的想法大可不必。有条件开展的项目要为大众参与提供服务,有可能提高的项目要力争优异成绩。冰雪项目不是“全天候运动”,就像海洋运动会、沙滩运动会一样,不可能各国都来参与,更不可能所有参赛队水平齐整。唯条件论不可取,不讲条件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要紧的是把有条件的事情做得更好。
亚冬会上,日本、韩国根据各自的自然状况和人文传统,选择部分基础较好的项目重点突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此调整思路,合情合理地开掘和利用资源,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前景和竞技成绩应当比现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