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惠及亿万群众 5年努力出成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03月25日03:18
  本报上海3月24日电(记者许立群)从正在召开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设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万个,新增农村场地面积2.3亿平方米,农村人均新增场地0.7平方米,受益人口3.3亿,极大改善了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的局面,为群众健身创造了条件。

  5年努力 成果显著

  使1/6的行政村拥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投入经费达到118.3亿元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但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体育场地缺乏制约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第五次场地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并且体育场地大多分布于校园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完成10万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使1/6的行政村拥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经过5年努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展顺利,超额完成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5年间,全国投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达到118.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2.4亿元,地方财政资金60.6亿元,社会资金45.3亿元。工程建设资金的多元化,反映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场两台”,不占农田、不拆民房,依法征地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多利用各行政村所属荒地进行建设,做到了不占农田、不拆民房,依法征地,划清场地四周界址,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工程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先易后难,把项目安排到体育设施缺乏、人口稠密、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使工程尽可能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本配置是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场两台”(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而在已建成的工程中达到及超过标准的占到97.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健身需求的旺盛增长。截至2010年12月底,在建设完成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全国共配置篮球架19.7万副、乒乓球台30.4万个,室外器材81.1万件,器材完好率达到95%左右。

  惠及群众 变化喜人

  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城乡体育均衡化发展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丰富了农民体育文化生活,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离开牌场到球场”已成为年轻一代农民的新时尚,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不贪酒杯爱奖杯,不打麻将打篮球”、“不搞篮球赛,村官要下台”。健身活动的开展还润物无声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多了体育健身、少了邻里纠纷,党群、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体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介入农民的生活,广大农民对小康社会的知晓度、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使村容村貌更加优美,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实施中,注重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把场地建设与村小学、村文化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科技培训站等设施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建设场地一举多能、一场多用的功能,使场地不仅成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提高素质的学习园地,也成了农忙打场、晒粮地块、村民聚会的场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缩小了城乡差别,促进了城乡体育、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改善了农村社会发展条件。通过健身,农民增强了身体素质和生产经营、就业创业能力,不少村镇还由此提升了招商引资的软实力。

  “十一五”期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虽然超额完成任务,但在全国63万个行政村中仍有40万个行政村没有体育健身场地,还有60%的农村人口无法享受到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因此,国务院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在全国50%的行政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项惠及亿万群众的民生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许立群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玲)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