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5月4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梁金雄
留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学员是幸运的,可有此机会的中国运动员毕竟凤毛麟角,众多未能登顶世界和奥运赛场的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的艰难现状,依然是困扰中国体坛的难题。
记者近日在采访这些来美深造的中国冠军班学员的同时,也对美国学校体育的现状有所了解。
与中国的业余体校—体校—省队—国家队这一传统“金字塔”式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相似,美国也存在一种“金字塔”模式,只是这种模式深深扎根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之中。
崇尚体育和参与体育在美国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就喜爱体育运动,在中小学里,每天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就是体育课。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旨在挖掘和培养体育人才,这个阶段类似于中国的业余体校。
进入高中,体育显得更加重要,媒体专门开设高中体育版块,报道各高中之间不同档次的体育比赛。那些在初中展露出体育才能的学生就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尽可能在四年的高中时期参加比赛,以争取地区甚至全国的排名分,排名越高越有可能舀到大学的奖学金。这些高中校队已具有相当的水平,类似中国体校的水平。而大学在录取了这些体育尖子生后,院校成了进一步培养这些运动员的基地,这一层次的体育竞技水平相当于中国的省队。
美国政府的财政拨款中没有体育这一项,因此也就不存在长期集训的国家队。通常,各体育单项协会在世界大赛前先举办全美选拔赛,入选运动员待世界大赛前一两周集训,参加完大赛当即解散,待下一轮回再有国际大赛时,协会再次举办选拔赛,择优录取。如果是奥运会,美国奥委会将负责组团,通常参加全国选拔赛的运动员多数来自全美各高校,其他部分来自俱乐部或个人。因此,高校已成为美国体育最强大的后备军和人才库。
“全美大学体育协会”(NCAA)是美国高校久负盛名的体育组织,该组织是由全美高校大约1200个体育协会、体育组织等所组成的全国性业余体育协会,几乎涵盖了全美高校全部体育项目;其中会员分为三级,相应各种比赛也分为三级。
NCAA每年主办诸多赛事,仅以“全国性”赛事而论,每年要决出近百个类似中国“(业余)全国锦标赛冠军”的头衔。除了这些可以称为是“全国性”赛事以外,美国高校还有很多“地区性”的赛事,同时在大学校园内还有“校园赛事”。
那么,大学生整天训练、打球,又如何保障学习呢?回答是,NCAA作为业余体育组织,对运动员的权益保障有明确规定。比如,每周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个小时;当各联盟比赛时,每周大概打2到3场球。另外,它还有“强制性休假一天”的规定,要求在赛季中,运动员每周有一天必须休息。制度的完善,对推动大学体育运动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高校的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各大学的体育运动风气非常兴盛,其中以篮球、橄榄球、棒垒球等团队项目最为火爆。这些项目在学校基本上是盈利的,其部分收入常用来保障学校的网球、高尔夫等运动的开展。
美国大学体育三个部分必不可少:优秀的选手,一流的教练,充裕的经费。体育特长生入学标准虽会比普通学生要求低一点,但至少要通过全国大学统一入学SAT考试,而且在入学时必须承诺要舀下学位。
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在大学读书期间,不会享受到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待遇。美国名校所持的观点或者说理论是:对于有运动天分的学生,我们愿意提供奖学金鼓励你来读大学;但既然是来接受高等教育,那你就是学生,要保证舀下学位。这样,到毕业时,你已具备了在社会上立足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当然,大学运动队的队员在校或毕业后,还有少部分向职业选手的方向发展。
目前,中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退役安置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实现体教结合又是一种大趋势。在当前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的发展形势下,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体教结合新路,已是迫在眉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