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代价追逐金牌,是美酒还是毒药
王濛缘何能够牛气冲天?答案很简单,金牌的分量在体育界实在是太重了,有金牌唯我独尊,有金牌万事大吉,一金遮百丑……然而,随着中国从金牌强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金牌”不该仍是唯一的主题词,而短道速滑队事件更是活生生地证明,金牌不该是体育的一切。
曾几何时,每块奥运会金牌都能迎来举国欢腾。从洛杉矶奥运会的15金,直至北京奥运会51金一举登顶,这个过程恰恰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共振,以至于在民间有“金牌共GDP齐飞”的说法。但近年,舆论对于金牌的评价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向,北京奥运会的51金和广州亚运会的199金,就并没有带来众口一词的好评。
一味否定金牌的意义当然是过激而轻浮的。任何意识形态和发展阶段的国家都不会排斥金牌,美国体育界不也痛心疾首、卧薪尝胆?但如果拿金牌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以至于要占用本属于全民健身、学校体育的宝贵资源,那就要费一番思量了。
北京奥运会的51金,对于很多人来看,本应带来一种夙愿得偿后的解脱,但事实上,对金牌的渴望却愈演愈烈,有越来越多和体制相关的人,其既得利益很大程度维系于金牌之上。一方面,金牌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已经开始消减,另一方面,却依然投入让圈外人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去追逐金牌,不矛盾丛生才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