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游泳 > 2011游泳世锦赛|上海游泳世锦赛|2011世界游泳锦标赛 > 游泳动态

菲鱼得第三金赛后低调学乖 中国式衰退或难避免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作者:刁勇
2011年07月31日04:05
飞鱼拿三金不容易。
飞鱼拿三金不容易。

  昨晚男子100米蝶泳决赛,菲尔普斯以50秒71获得了冠军,拿到自己本届锦标赛的第三金。

  飞鱼低调“学乖”了

  此次夺冠后的“飞鱼”,无论颁奖时的表情还是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的“低调”,都少了一份往常的大大咧咧、夸张随性。人们不禁要问,经历了起伏的“飞鱼”是“学乖”了还是“淡定”了?

  还没来上海之前,菲尔普斯就已是本届世锦赛最受关注的游泳选手。在游泳比赛开始前的美国队新闻发布会上,经历了“大麻门”的菲尔普斯依然魅力不可阻挡,一时引起“满城争看菲尔普斯”的热闹景象。然而比赛开始后,“飞鱼”却先给大家带来了一连串的失望。

  30日晚,男子100米蝶泳决赛,这是菲尔普斯在本届世锦赛参加的最后一个单人项目的比赛,也是他必须捍卫的蝶泳“领地”。最终,“飞鱼”以50秒71的成绩如愿摘得金牌,为自己的上海世锦赛之旅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和亚军、季军一起参加新闻发布会时,菲尔普斯显得格外低调,开口不再先宣布“满意”,而是说“我希望能游更快,我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改进,这枚金牌对我将是一个促进”。当被问到自己如今成绩起伏,是不是因为遇到了对手时,“飞鱼”这才觉得要捍卫一下自己的地位,“夺得金牌我感觉舒服了很多,这(100米蝶泳)还是我感觉舒服的比赛领域”。

  “对手”罗切特 为飞鱼欢呼

  “飞鱼”率先触壁的那一霎那,看台上已经两次战胜他、胸前已挂4枚金牌的罗切特兴奋地又唱又跳,作为本届上海游泳世锦赛上最耀眼的两颗星,两人的关系似乎没有泳池中的竞争那么水火不容。

  在菲尔普斯100蝶泳夺冠后的混合采访区里,记者碰到一位常年报道菲尔普斯的美国同行。交谈中,记者从该同行的嘴里得知,菲尔普斯与罗切特之间的关系,绝对比公众想象的要好的多,可以说,他们是好朋友。

  该同行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菲尔普斯,罗切特就是菲尔普斯。只可惜,罗切特生错了时代。”罗切特有6枚奥运奖牌,但同菲尔普斯的14金比起来,太不起眼了。尽管如此,罗切特从未嫉妒过菲尔普斯,他当菲尔普斯是泳池里最好的朋友。”记者确实感受到了,菲尔普斯此次被罗切特连赢两回,两人进出赛场时仍勾肩搭背。确实,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教练,都用了相同的词语来形容这层关系:友好的竞争对手。特派记者 刁 勇

  本报上海电 四年前的罗马世锦赛,中国女队在4×100混合泳决赛创造了一个传奇,不仅从美国队手中抢走了金牌,而且还打破了世界纪录;四年后的上海世锦赛,美国队发誓要夺回金牌,昨晚的海上王冠游泳馆,美国队终于如愿以偿,她们以3分52秒36获得冠军,中国队则以3分55秒61获得亚军。

  四年了,美国人做梦都想夺回这枚金牌,本届世锦赛,从预赛到决赛,美国人不仅都派出了最强的阵容,决赛时,从第一棒入水开始,美国队就占据了领先的优势,这样的领先优势在第3棒时差不多已经拉开了一个多身位。第4棒,除非美国队犯下致命的错误,否认很难有人超越她们。最终,美国队毫无悬念夺取这枚金牌,获得金牌后,美国队的姑娘们也显得异常的兴奋,四年了,她们终于收复了失地,从中国队手中夺回这枚金牌。

  (刁勇)

  女水人口不过120人,大部分省市队用不起进口球

  一枚得来不易的银牌,7月29日,在上海,铿锵玫瑰在水中绽放。中国女子水球的崛起,让世界体坛又一次见证了不同寻常的“中国速度”和难以企及的“中国优势”。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女子水球迅速出成绩的背后,也埋藏着“中国式衰退”的危险。

  一枚沉甸甸的银牌,中国女水的姑娘们并不甘心,输给希腊后,她们泣不成声无限接近光荣梦想,她们离创造奇迹只一步之遥。其实,银牌也已经是奇迹了,要知道,目前,中国的女子水球人口不到120人。换而言之,没有中国特有的举国体制,就不可能有此奇迹。

  玉兰桥水球馆的走廊上,记者碰到了现任中国女水中方教练组组长,也是中国女水的奠基人潘盛华。在老潘的口中,我们知道了,没有举国体制,就没有中国女子水球的今天。7年前,就是潘盛华白手起家,创建了第一支中国女水。当时的队员基本由游泳选手改项而来,对水球的基本规则都不了解。

  7年后,潘盛华协助西班牙名帅胡安,将中国女水带入了世游赛决赛的舞台,堪称一个奇迹。老潘私下里向记者承认:“中国队应该说确实已经具备了世界顶级强队的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短时间内从零起点到跻身世界强队之列,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实际上是和我们整个国家的体制分不开的。没有举国体制,队伍根本成立不起来。

  “中国式衰退”或难避免

  中国女水依靠举国之力快速发展,这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其实女足、女曲也曾因举国体制的优势创造过短暂的辉煌,但却无法维持她们的长盛不衰。因此,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斌提出了对中国女水的担忧,“女子水球目前的态势,中国女垒、女曲、女足都曾经历过,甚至都有过奥运奖牌来装饰自己的荣耀。可是,在迈上高点之后,却又无一例外地出现了陡然的下落趋势。”

  张斌将其称为“中国式衰退”,“这一衰退的特征是,闪亮的成绩并不能促进参与人群的增长,更不能改变运动项目自身的发展模式,当体制优势催生出的一批精英球员离场之后,旋即出现断层。”

  由于群众基础几乎为零,中国女子水球的可持续性发展力确实令人担忧。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事水球项目的女孩不超过120人。姑娘们在平时训练都用不起价值近200元人民币的世游赛比赛用球,“只有国家队会用,省队都是买国产的,一个只要几十块钱。”中国队领队刘钦龙无可奈何地说道。

  至于女水队员的收入,刘钦龙表示随着女队成绩的提高,收入也不算太少,“钱少的是男队,我们女队的收入在冷门项目里算不错的。当然要是同跳水这些项目相比,还是相差巨大。”主要的区别在于津贴和奖金。”刘钦龙说“这一次,我们拿了银牌,不知道能拿多少奖金,希望能多点,刺激一下队员们。”

  特派记者 刁勇

(责任编辑:杜涛)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