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晋:从容源于质变
文 陈书佳
青岛苏杯半决赛,徐晨/马晋挽救4个赛点后,逆转韩国组合高成炫/河贞恩,为中国队拿下关键的第一分。这场比赛注定将成为经典,主角之一的马晋也成为焦点。经历了尤杯的失败后,外界认为此战是马晋“质变”的转折点。马晋没有想那么多,她只是觉得自己成熟了,与胜负无关。
自认缺乏天赋,少年唯有天真
进入国家队不到3年,马晋左肩的5颗星星已经填满了2颗,两个团体赛冠军、一个单项世锦赛冠军,于是,“双打天才”、“高崚第二”等各种头衔纷纷加在她的名字前面。
面对各种称赞,马晋很平淡:“我不是很有天赋的运动员,我的悟性也不高,我必须得练,必须很认真、很投入才可以。”
从小,马晋就是这样做的,这也是当初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邢瑞教练选中她的原因,“她能吃苦。”
如果不是因为邢瑞,马晋的羽毛球生涯也许很早就结束了。12岁时练习了4年羽毛球的马晋到江苏省体校练了半年,没能留下来。当时,即将小学毕业的她面临选择:打球?读书?父母将选择权完全交给孩子,马晋感觉“还想打”。
因为没有能够在江苏省体校留下来,马晋需要另找地方。正巧,邢瑞到江苏来选人,马晋就这样到了济南。这是她第一次离开江苏省,之前最远也就到距离南通4小时车程的南京。妈妈把马晋送到济南,集体宿舍、公共浴室,条件并不算好的体校让妈妈有点放不下心。但马晋却并不当回事,跟同龄的小朋友待在一起,“玩玩就忘了。”
在济南的日子是马晋最开心也最怀念的日子,每天半天上课、半天训练,晚上还有晚自习。回忆起那段经历,马晋滔滔不绝,“那时候不管谁的家长来了,都会带我们一起出去吃饭。我们会去泉城广场,那里是济南很热闹的地方,广场上有个喷泉,夏天就会喷水。有时,我们会住在队友家里,然后去爬泰山。为了看日出,半夜就要起床。山顶上太冷,夏天也要租大衣……”
如此快乐,怎么看都不像是成功的专业运动员的成长经历,这其中怎么能缺少一名严师呢?
“我们教练很凶,我们都很怕他。”训练场上,绝对没有情面可讲。万丈高楼平地起,邢瑞把这些孩子带到济南,就要对他们负责,要给他们打好基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算孩子们会恨他,邢瑞也不介意,他甚至还会给孩子们支招如何泄愤。“他说,我给你们每人发张照片,回去恨我的时候就去戳那个照片。”
因为年龄太小,马晋并不理解教练的苦心。因为总是达不到要求,在训练场上被骂哭是常事。有一次实在受不了,马晋悄悄打电话跟妈妈诉苦。小孩子无心的一次抱怨,在家长看来却是天大的事情。“隔了一天早上一睁眼,我妈就坐在床边,我就傻了。”
从那以后,遇到不顺的时候,马晋都不会跟父母说。有时,父母觉得她输球会难过,就主动发条短信来。虽是简单的内容,却让马晋很满足,因为“亲人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二队大门内外,懵懂不解折磨
不到一年拿到团体冠军,不到两年拿到单项世界冠军。乍一看,马晋的上升轨迹顺风顺水。实际呢?却并非如此。
在济南队练了2年,马晋2003年进入国家青年队。她并不意外,因为在队里“男的都打不过我”。又经过了2年,马晋面临着一个坎。能否升入国家队二队,她没什么底。
没底是有原因的。2005年年中,仍在青年队的马晋意外获得以二队选手身份参加亚洲锦标赛的机会。比赛在雅加达,随后她还将到巴厘岛参加另外一项比赛。出国!这可是头一遭。“老开心啦!当时觉得出国就是去玩的。”
第一次出国的新鲜和兴奋,马晋记忆犹新。同样难忘的,还有教练的训斥。“那次可被骂惨了,每天都被骂,我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倒霉啊,脑袋都大啦!”因为很多要求都达不到教练要求,马晋没少被教练潘丽“修理”。“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让我拍摄对手的比赛录像,我糊里糊涂地没录上,还把之前的内容洗掉了。”这件事情让潘丽对马晋总爆发,潘导现在还常拿这个打趣马晋,“你看你刚开始多不懂事啊!”
每天被骂,又办错了事情,马晋知道回去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因为没有正式进二队,比赛结束后马晋继续回宜春集训。这个时候,她对自己的前途很是迷茫。她跟爸爸聊天,说如果进不了二队,就去读书。马晋已经打算好了后路,“我想去读大学,没想过要读什么,就是想多学点东西。”
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的马晋回家过了一个暑假,回到济南后没多久,她被通知到二队报到,此时是2005年12月。
进入国家二队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队友、严厉的教练,一切都让她感到很压抑。“我们刚上来的几个人住在一起,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段时间,没有一件事是对劲的,最让她抓狂的是教练潘丽似乎总在找麻烦,好像这些孩子动不动就会惹到她,做什么她都不满意。马晋不明白,明明已经尽力了,为什么还挨骂。几个孩子经常聚在一起嘀咕,“邪恶”地认为是潘导身体不好而故意找茬。
现在回想起来,马晋明白了潘丽的用心。“她是为我们好,她认为我们应该达到那个水平,但是我们没做到,所以她不满意。她想让我们抓紧时间积累,为未来做准备。”
尤杯促成质变,回首领悟失利
“苏杯跟韩国队比赛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也想到了会输球。”比赛中,徐晨/马晋一度落后,马晋想了很多,“所有的过程我都去做了,遇到的这些是给我的困难。只要努力了,不管什么结果都可以接受。”
马晋能够接受任何结果,那球迷呢?媒体呢?如果苏杯输给韩国队,一定会被拿来同尤杯告负进行比较。成王败寇,以胜负论英雄,这是最容易的评判标准。
但马晋心里很清楚两者的不同。“尤杯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懂。团体赛跟普通的比赛不同、压力会很大等等,都是听别人说的,实际上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去要求结果,但是追求结果的过程又简单化了。”一年后评判自己的比赛,马晋似乎在说别人,语气严厉得不给自己留情面。“当时输球觉得很难受,有什么可难受的啊?觉得自己懂很多,懂什么呀?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
尤杯失利刻骨铭心,“现在不管是赢球还是输球,第一个就会想到那场比赛,一想到了就想哭,这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比赛。”失败总是比胜利更容易在心里留下烙印,痛的时候,她曾期望时间倒流。但痛过之后,她明白这是财富。“输球谁都不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输这种比赛,输球也是一种财富。”就像家长不想让孩子摔跤,可只有真摔了,才会知道应该怎么走。有些道理,必须亲身经历才会真正明白。
付出丢失尤杯冠军的代价,马晋一下明白了很多,她觉得不亏。
“那以后,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再也不会觉得比赛好打。比赛没有公式,永远不能准备对手会打成什么样,只能自己把困难准备做得最充分。”这样的心理调整,让马晋以平常心面对苏杯,这与一年前截然不同。“当时我就想,就算是输了,至少已经努力了,也可以接受。”正因如此,马晋反驳了有人质疑她获胜靠运气的说法,“如果不是我顶到对手崩溃,怎么会有现在的结果呢?!”
尤杯的失利,成为马晋成长路上的转折点。而且,她很庆幸,自己还有机会去弥补。于是,马晋在苏杯迎来了“质变”。
夺冠自有程序,宣泄尽在巴黎
马晋来自江苏南通,这是一个盛产羽毛球世界冠军的地方,赵剑华、葛菲都出自南通。马晋从8岁开始打球,因为身边有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她总会听到这样的话在耳边响起:“你要向葛菲学习!”“你要成为第二个葛菲啊!”
成为世界冠军——像所有从事竞技训练的小朋友一样,马晋从小就被灌输了这个观念。但,这更像是大人们的愿望,孩子们只是机械地接受。“我小时候不是特别有个性的孩子,打球的终极目标不就是当世界冠军吗,每个人都这样,我也这样。”但马晋觉得这个目标遥远而模糊。
2005年12月,马晋进入国家二队,世界冠军的目标慢慢清晰。3年后升入国家一队,她感觉自己能够拿到世界冠军,但具体会是什么时候,她自己也不知道。
无欲无求的马晋,却成为同一批队员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09年,进一队仅有半年时间,马晋代表中国队在苏杯混双比赛出场,最后中国队顺利夺冠。这一切,马晋始料不及,“我也想到那么快。”
“拿到团体冠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单项冠军。”说这话的马晋,仿佛仅仅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一个程序。
同年8月,世锦赛在印度举行。马晋和王晓理搭档出战女双,半决赛输给成淑/赵芸蕾。距离冠军仅差两步,外界用“遗憾”来形容这场失利。马晋的理解却截然不同,“2009年,我们的经验和信心都欠着,不知道天高地厚。”言下之意,没拿到冠军是情理之中。
2010年经历了尤杯的失败,经验、心态、信心都有了很大提升,马晋认为是时候去争取世锦赛冠军了,她需要用冠军来释放积蓄已久的压力。虽然觉得很难,但她想拿的信心很坚定。
8月巴黎世锦赛,马晋与郑波搭档出战混双。当时,外界的注意力都在郑波身上,他违反队规被退回地方队,世锦赛重返国家队获得戴罪立功的机会。“波哥压力很大,我想着不能拖他的后腿,我也有压力。加上我们很久没配了,合练了两天就要去世锦赛,又是瞄着冠军打,各种压力加在了一起,怎么打啊?”现在说起来,马晋的眉毛还是不由自主地拧在一起。
除了第一轮,马晋每打完一轮都会哭一次。“每场打完跟对手握手的时候,我就会吸吸鼻子,想要哭出来,感觉太不容易了。”直到赢下最后一场,马晋才让自己痛快地哭了一场。重压之下完成自我救赎,马晋终于如愿赢得冠军。在她看来,最重要的冠军就是世锦赛这次。
每名成功运动员的经历,几乎都是一条起伏的曲线,马晋也是如此。从进入国家队拿到世界冠军,到尤杯失利跌入谷底,又到世锦赛夺冠,再到今年苏杯逆转击败韩国队。马晋很庆幸在自己年轻、还能输得起的时候能够经历失败,之后又完成自我救赎。
如今,马晋有了这样的心态:“每场比赛我都会尽力,不管是赢球还是输球,第二天我都一样过,都得继续训练,没有什么不同。”
品味生活滋味,享受球场幸福
身着运动服、高举球拍、一脸凶神恶煞。没错,这是马晋,但这只是球场上的她,并不是全部的她。
看惯了球场上的马晋,很期望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她。给她拍摄封面照片那一天,摄影师担心她会带太多的运动服来。结果,马晋提来了一大袋子休闲服,甚至还有一件缀满亮片的黑色吊带礼服。
其实,她的生活比人们想象的丰富多了。“平时我会去推个精油、做个艾灸,我还会自己煲汤。最近我把绿豆、莲子、阿胶、枣之类的放在一起,均衡地补充身体所需要的东西。”宿舍里,马晋有一堆大小不等的瓦罐,平时自己煲汤,每天熬一盅,够吃两次的量。平时训练比赛任务不轻,像马晋这样饶有兴致“过日子”的人真不多。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马晋说。以前的她,并不是这个样子。去年尤杯失利后,跌入谷底的马晋冷静地反思了自己。“以前只知道去追求结果,过程没做足,所以达不到结果。”想明白之后,马晋在场上有了变化,赛前做好一切的准备,结果自然水到渠成。今年苏杯就是最好的例子,半决赛被韩国队拿到4个赛点,但最终获胜的却是她和徐晨。有人质疑他们胜利靠的是运气,马晋很不屑:“要不是坚持,怎么能等到对手犯错!”
聪明的马晋发现,球场和生活其实是相通的 。球场上的心态变了,生活中她也不再急于求成了。“以前要减肥,我希望泡个澡、或者进个太空减肥舱就能见效;想治痘痘,我就每天去做脸。这些都只是一时的效果,甚至一时都没有,只是心理安慰。”她尴尬地笑了笑,知道当时自己的做法有些荒唐。现在,她注意调理身体内部的环境,会讲究吃什么和不该吃什么,每天规律生活。说到这里,她调侃自己完全像个老年人,“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出去比赛,我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先去散步然后吃早餐,唐导(唐学华)早上散步的时候永远都能看到我。”就这样,曾经折磨得她苦不堪言的痘痘消失了,体重也下来了。“罗医他们看到我说,你的皮肤真是好啊,这个精神、这个气质,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马晋很享受在球场上的一切,“不管是输球还是赢球,为了追求一个目标努力,过程也是很幸福的。”这,也正是马晋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