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圳大运会国际象棋比赛结束了角逐。中国棋手谭中怡在女子组最后一轮比赛中执白力克赛会头号种子、乌克兰名将玛利亚,获得个人赛冠军;另一名中国棋手李超则在男子组个人赛中称雄;再加上此前夺得的混合团体金牌,中国棋手包揽了本届大运会国际象棋比赛的全部三枚金牌。
作为首次进入大运会的项目,中国棋手的强势表现,更使得这个在赛前被认为有些“小众”的项目受到了观众的热捧。能容纳200人的深圳会展中心国际象棋赛场,连日来几乎都是座无虚席。
在本届大运会中,类似于国际象棋这样首次进入大运会便得到各方关注和认可的项目,并不是个例。健美操、高尔夫等首次进入大运会的项目,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深圳的赛场上尽情展示着“首次亮相”的精彩。
新设项目精彩纷呈
西蒙·鲁菲尼堪称深圳大运会中最幸福的选手——在本届大运会公开水域男子10公里游泳比赛中,这位来自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的“高材生”发挥出色,夺得了本届大运会的首枚金牌,成为这个项目在大运会历史上的首金获得者。
用一个全新的项目揭开序幕,正是本届大运会的“不同之处”。事实上,在已经进行的历届大运会中,深圳大运会是自选项目和新设项目最多的一届。众多新项目的加入,使得深圳大运会变得更加精彩。
与奥运会和亚运会等国际综合性赛会不同,大运会从创办伊始,其项目设置就分为固定项目和自选项目(由赛会承办方自行确定)。例如2007年曼谷大运会共设置了18个比赛项目,其中有5个是自选项目;2009年贝尔格莱德大运会设项21个,有8个自选项目。本届大运会共设项24个,其中11个为自选项目,创下历届新高。
在这些新加入的项目中,既有国际象棋、高尔夫和健美操这样的全新大项,也有公开水域游泳、跆拳道品势(是大众跆拳道的一种,是将各种攻防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固定套路)等各具特色的小项。这些新设项目不仅吸引了各国选手的积极参与,也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以国际象棋为例,本届大运会共设3枚金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300名选手报名参赛。“国际象棋是世界语言。现在国际象棋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得很不错,很多大学都有国际象棋爱好者协会,学校之间也会组织比赛。” 中国国际象棋队总教练叶江川表示。
对于这些在深圳大运会上异彩纷呈的新设项目,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如此评价:“深圳大运会的自选项目创造了大运会历史上的新纪录,也吸引了足够多的运动员参与其中,使得大运会的比赛更加充满吸引力。”
大运设项尚待优化
从创办至今,大运会在项目设置上便一直存在争议。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的大运会,在大多数项目的设置上均参照奥运会。长期以来,关于大运会在项目设置上是更加贴近大学生和高校,还是将其作为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赛会的“练兵场”的争论便从未停息。
毋庸置疑,大运会能从首届比赛时不足千人的参赛规模(1959年的首届大运会有45个国家的985名运动员参赛),发展到如今近万人的同场竞技,与其项目设置的“奥运化”密不可分。为数众多的奥运冠军,都曾在大运会的舞台上一展身手。以本届大运会为例,24个大项中绝大多数是奥运项目。其中,由于被纳入伦敦奥运会资格赛序列,本届大运会的游泳比赛共有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运动员参赛,最终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38名选手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作为一项旨在“追求实现年轻人的梦想,促进世界年轻运动员之间友好交流”的赛事,大运会的参与性理应要超过竞技性。正如国际大体联执委扎斯尼克所说:“衡量一届成功的大运会,不应当是创造了多少世界纪录,而是能否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参与。”
为摆脱与奥运会“同质化”的状况,国际大体联一直在探索。
据悉,目前世界各国的在校大学生有1.25亿人,中国的高校学生人数也超过2500万。如此庞大的群体,使得大运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贴近大学生,进一步回归校园,将是大运会面对的长期命题。
(本报深圳8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