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黄嫣 (韩国大邱8月28日电)
28日中午,韩国大邱出现了难得的好天气,一扫连日的阴霾,阳光从天而降,仿佛在盛情迎接这个应该产生众多奇迹的时刻。中午11点50分,男子400米第五组登台亮相,南非选手皮斯托留斯带着他特殊的双腿,淡定地走上了场。
这是“刀锋战士”第一次出现在世锦赛的舞台上,从一个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本是该举世欢庆的时刻,因为体育第一次在人文关怀面前,放下了它高昂的姿态。但事实呢?在国际田联的坚持下,他被强行安排在第八道,而弯道起跑对于平衡掌握不利的他而言,可以说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此外,整整三分钟的起跑镜头里,向全世界输送信号的韩国电视台从未把特写镜头推到他面前一秒,从远处看去,皮斯托留斯的背影与他纤弱的假肢一样弱不禁风,摇摇欲坠。
当公众在为“刀锋战士”鼓舞的同时,体育与现实却用一种更为无情的方式对他说不,即使,他在28日首轮比赛中以45秒39排名第15的成绩惊险晋级,但他依然是被孤立的那一个。
他想成为正常人,可太难了
就在28日比赛前两天,皮斯托留斯用一种最体面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他穿着一条剪裁合体的牛仔裤,很好地遮盖了他用假肢支撑的小腿,从台下望去,他与正常人无别。
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无论他用多么坦然的方式去面对世界,他依然是会被“独立”出来的那一个。在这场历时将近一个小时的发布会上,皮斯托留斯一直微笑着,似乎特别希望用笑容去抵抗各种质疑与流言,他想告诉世界他很好,与正常人无异。但这个世界,却用一种更为奇怪的眼光回敬着他,这就是他在大邱,所遭受的一切。
不得不承认,在有些时候,善良的人们是希望用人性的方式去看待皮斯托留斯的出现。他们在他身上找到了“坚强”,这个能够鼓舞人心的闪光点,但更多时候,他们依然会被那双如刀锋般的小腿所吸引,然后,开始用怜悯的方式,去感慨南非人所做的一切。
皮斯托留斯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平凡之处,他说:“我的梦想就是参加奥运会,就是与正常人同场竞技,因为我们吃着同样的食物,喝着同样的水,我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分别。所以,这一次能够来到大邱,我感到非常幸福。”“我从不在乎别人对我怎么说,毕竟一直以来,我都在经受着这些,也从这些争论中吸取正面的力量,去为那些支持我的人继续努力。”按照皮斯托留斯的说法,能够如愿参加大邱世锦赛,对他和他背后所有的支持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的目标从来就只是站上跑道,和那些伟大的名字比肩而立,我知道也许我只能跑一场预赛或是侥幸进入半决赛,但这就已经足够了,对我来说站上跑道就是胜利。”
事实上,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明白在大邱可能遭遇的最终结局,一直洋溢着非常幸福的笑容,皮斯托留斯他自己都笑言,或许在站上跑道的那一瞬间,他的比赛就可以宣布结束。无论是现实和梦想,都会在这个瞬间戛然而止,吝啬于再度给予多一些。
但皮斯托留斯却依然坚持说,自己将收获一届完美的田径世锦赛,因为首次与正常人同场竞技的世界大赛,仅是这个名头,就已经对他是个太好太大的刺激,“我相信自己在比赛结束的时候还能如此乐观和自信,毕竟哪怕在现在,我都在期待自己能够跑进45秒,在世锦赛为自己写下新的最好成绩,我迫不及待比赛的开始,又希望比赛能够晚一天结束。”
对他,到底是同情还是歧视?
不得不说,在与皮斯托留斯面对面时,我们更容易把心情调到“同情”的频率,在人性光辉地照耀下,我们无可避免地会用自己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去体会这一切。
但现实是残酷的,在竞技世界里更是如此。无论是尊敬还是怜悯,这些非理性的因素,都无法改变现实生活所必须遵从的游戏规则。在采访过程中,皮斯托留斯一直在强调“同样”这个字眼,至于是否真的如此,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只是碍于他的精神光辉层面,而懒得去拆穿。
就在“刀锋战士”抵达大邱之前,力挺他的美国科学家赫尔,对那些反对者的指责是:“拒绝他和正常人竞技的人,是充满歧视的,就像种族歧视一样……”这样一顶大帽子扣上去,对手摇摇欲坠。但事实上,赫尔在偷换概念,把体育运动伦理的讨论,转移为“歧视伤残人士”这样的社会伦理命题,这一下子使得体育竞技被人为地上升到政治层面。
对于“刀锋战士”是否适合参加正常人运动会的讨论,这两天在大邱被渲染到了顶点,人们一边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所鼓舞,但同时,也为那双由科技所主宰的双腿而困惑——在400米竞赛中,皮斯托留斯的起跑相对缓慢,然而中途跑实力超强,在第200米和第300米之间还能持续加速——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在这个运动距离区间加速的400米选手。
这样的加速能力,是他长期训练过程中,让自己肢体具备的能力,抑或是高科技假肢带来的外部科技助力?
事实上,剥开附加的人性外衣,露出体育最为纯粹的那一面,刀锋战士带给体育运动及整个世界的,却是一个深度牵涉体育伦理的新命题。
所以国际田联(IAAF)最初否决了皮斯托留斯参加健全人田径赛事的申请,即便4年前他已经接近国际级选手水平。然而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做出了有利皮斯托留斯的裁定,为“刀锋战士”进入健全人竞技场打开大门。这项裁定,当时赢得了一片欢呼,因为公众和媒体,都更容易为皮斯托留斯的励志故事所感动。
奇怪的是,3年来,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支持过皮斯托留斯的7位科学家,有2位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转而认定皮斯托留斯通过高科技假肢,得到了额外的“非公平性竞技优势”。只是科学家之间的辩论也在继续:下肢力量的缺乏,到底对皮斯托留斯整体肢体力量造成了损耗,还是高弹性、极轻重量的假肢,给了他额外优势?
一位改变了态度的科学家承认,他改变态度,是仔细分析了皮斯托留斯比赛录像带几十遍之后,发现皮斯托留斯的奔跑步频为史上最快,比那些100米短跑选手还要快。当然,这样的发现,这位科学家也不敢大肆宣扬。
这是一个颇为悲哀的现象,我们在体育到底赋予人类什么的论题上,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混乱的死胡同,我们一边在感慨“刀锋战士”的精神,一边却在纠结于他胜之不武的现实。人性光辉与公平竞技,这本身就是一个颇具矛盾的命题,而我们,也只能在这种纠结中,各取所需,然后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