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霄杨
中国大学生女足,注意是女足;在18年之后重夺金牌,可谓又创造了一段历史。
有意思的是,在女足比赛期间,主管足球的韦迪和分管足球的蔡振华来到深圳;但两人无暇去看大运足球比赛,因为这支女足归国家教委体卫司管辖,隔行又隔山。
不知是神灵附体还是先见之明,韦迪在深圳放下这样一句话:中国足球触底反弹!
话音犹在耳边,中国大学生女足就给韦迪撑腰,摘下一顶分量不轻的后冠。
中国大学生女足的幸运,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7号队长毕妍的贡献。她在中前场的随机应变和左右逢源,让场上的姑娘们心里有了精神支柱,技术动作的发挥也相当合理——心态放松,斗志顽强,精神胜利,始终是女足超越技战术层面的第一选择。
中国大学生女足,如果没有毕妍这样的老将压阵,很难打得有模有样,更难笑到最后,这是有目共睹的场景。
随之,毕妍何以能当中国大学生女足的队长,而做不成中国女足的现役球员,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和挖掘的命题。
如果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毕妍的体能不适应职业女足竞技的激烈程度,也就是打不了90分钟的对抗;她能不能打半场球,中国女足由此在45分钟内拿下或逆转对手,这是可能的;因为女足比赛临场数据显示,45分钟的半场攻防得失比率,对90分钟的结果,作用相当大。
如是,中国女足为何弃用拼抢意识和技术动作都出色的毕妍呢?
答案应该是这样的:一是大连姑娘毕妍有才更有性格,有性格的人往往出格,也往往受打击;二是毕妍的存在,不符合时下中国女足的踢法,因而弃之。如此解释,毕妍似乎是中国女足的一个另类或者一个鸡肋。
但回头看,目前的中国女足,有几个中场球员的水平可以跟毕妍媲美;而李霄鹏和李金羽等教练的指挥能力,又怎能与毕妍时代的女足教头相提并论,更别谈风格之类的东西了。
中国女足衰落到今天,与后备人才的匮乏有关,与中国足协的管理失策有关,更与选拔教练班子的知人善任有关。二李刚刚从男足一线队退役,教练证书是啥等级不说,亚足联英语教科书的封面都看不懂,只是凭经验和感觉带队,顶多去外面观摩几场比赛;他们有资格去带兵一支国家队,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