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田径 > 飞人刘翔 > 飞人动态

冯树勇讲解运动员心理 称刘翔首次大赛一片茫然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集旻
2011年09月20日16:12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体育专电(记者王集旻)心理活动这玩意随时都有,看不见摸不着,听上去还挺“玄”,那它对于一名运动员的成功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认为,心理因素是竞技状态和参赛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重技术、轻心理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教练员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日举办的运动心理培训班上,冯树勇作为主讲人之一,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练员和运动队领队们分享了他的经验之谈。

    冯树勇以雅典奥运会女子万米冠军邢慧娜为例。这位山东姑娘当时主项是5000米,并且按实力可以争金夺银,而万米比赛进前八就算完成任务,次序上先比5000米后比万米,也很有利。但就是因为“想法”太多,邢慧娜在5000米上发挥失常,前八名都没进;在随后的万米比赛中,放手一搏的邢慧娜反而力压集团作战的埃塞俄比亚选手勇夺冠军。冯树勇认为,这正是心理因素从中起到的微妙但却影响巨大的作用。

    在近三十年的执教生涯中,冯树勇见证了太多运动员因心理脆弱在重大赛事中功亏一篑的场景,令人惋惜。他说,运动员的水平越高,受心理作用的影响就越大。

    “很多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都会出现焦虑、精神不集中或者害怕等情绪,这些负担都会对最终的成绩产生巨大影响。究其原因,不外乎自身实力差、比赛经验少或是参赛目标脱离实际等因素所造成。”

    冯树勇尤其提到,有些运动员心理素质过硬,教练员向他提出奖牌或名次要求,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该运动员的战斗力,但大部分运动员在任务的压迫下均会产生巨大负担,最终适得其反。

    “我们的全运会共设有47块田径金牌,这和奥运会一致。在上届全运会上,所有参赛代表团提出的田径夺金点加起来共有120多块,这意味着其中将近三分之二的运动员都无缘金牌,这只会对运动员产生压力,并最终影响其自信。因此,对于运动员的要求还是应因人而异。”

    冯树勇说,教练员们应该至少将心理训练放在与技术和素质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而且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进和提高的。

    “2000年刘翔到智利参加世青赛,那是刘翔的首个国际大赛。赛后询问刘翔的比赛状况,刘翔表示没感觉、一片茫然,而现如今比赛的每一个方面他都能想的很清楚,这就是平常心理训练和不断比赛经验积累的结果。”

    在刚刚结束的大邱田径世锦赛上,中国军团中有一半以上是首次参加国际大赛的“青年近卫军”。冯树勇介绍说,这些年轻运动员没有取得好成绩,但展现出的精神状态和实际发挥程度,都比前辈运动员好很多,“这应归功于中国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因素”,但心理方面依然有很多细节需要琢磨。

    大量的比赛和训练实践让冯树勇总结出很多心理调试的“独家秘笈”,例如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独立能力、设立目标要提成绩而不要提名次、让运动员参加演讲培养其不怯场的能力等。

    冯树勇建议教练员应多向心理专家咨询,还要注重自身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同运动员的朝夕相处中多观察、多揣摩,将心理训练融入到日常训练和生活当中,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完)2011/09/20 16:12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韩犁夫)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