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 关注青少年足球

中国足球青训体制变迁之路 将回归“官办”时代

来源:北国网-时代商报
2011年09月28日08:40

  “中国足球的问题现在恐怕不是砸钱买国家队教练,而是多请进一些青少年梯队教练,中国的青少年教练很敬业,但是他们缺乏成功的经验和视野,这让他们的工作非常局限。”这是“神奇教练”米卢在得知大连万达集团5年为中国足球投资3亿人民币后的一番感慨。的确,3个月内,中国国奥队、中国女足相继被挡在伦敦奥运会门外,中国男足国家队冲击巴西世界杯的道路也是岌岌可危……中国足球再次毁于“塔基”。

  “在功利足球和政绩足球的大环境影响下,中国足球的架构呈‘倒金字塔’模式。可试想一下,没有厚实的足球‘金字塔’基座,足球‘金字塔’顶峰怎么可能会锐利?”从事一辈子青少年足球培训工作的辽足老臣王德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语道破中国足球的“死结”,“很庆幸,作为中国足球人才的摇篮、中国足球的福地——辽宁,已经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率先行动起来。事实证明,把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都扔给俱乐部是不现实的,必须还要有政府的介入和扶持。”

  辽足青年军终于有“家”了

  辽宁一直以盛产足球明星著称,无论是让人记忆犹新的十连冠,还是当年红极一时的“辽小虎”,让人留恋的不仅仅是那辉煌的战绩,更是那一张张明星脸孔。然而,过去十年,辽宁足球却一直为无处安“家”所困扰,特别是各级梯队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现在还有足球运动员住在平房里,在土场上踢球。“以前我们的孩子每天踢完球就像一个小土人,浑身上下全是黄土,就连嘴里一咬都嘎吱嘎吱响,都是沙子。”作为辽足梯队总教练的李应发说起过去的训练条件很是无奈,“你说就凭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有哪个家长舍得把孩子送来踢球。”

  不过,“住平房、踢土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就在久不前,辽足各级梯队已入驻辽宁省体育局浑南训练基地。在运动员公寓里,本报记者看到4名小球员分在一个大公寓里面,崭新的公寓推开窗子就可以看到奥体中心以及辽足训练场。所有球员用餐都是在体育局新建的餐饮中心,这个餐饮中心可以同时容纳七八百人用餐,球员每天伙食标准达到90元,其中体育局要为每个人补贴45元。“老实讲,这里的伙食比一线队的都好,现在的年轻球员是赶上好时候了。”辽足副总林乐丰不无感慨地说道。

  训练有电屏车接送、一日三餐是冠军灶、住的是崭新的运动员公寓、踢的是标准草坪球场……“现在的生活和训练条件和过去简直是天壤之别,有时做梦都会笑想。”一位辽足小队员调皮地说道,“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踢球,如果再冲不出亚洲都不对起天天在食堂里给我们做美味的叔叔、阿姨们。”的确,辽足梯队在有“家”之后,不仅仅是极大改善了球员们的训练、生活条件,更是让小队员们有了一种归宿感和前进的动力。“目前进入辽足各级梯队的孩子们,都是免费吃住和训练,他们一旦进入预备队就开始领工资了。”林乐丰对记者说,“因为受足球大环境的影响,好的足球苗子太少了。我们现在最愁的就是选才。”

  青训体制被职业化给坑了

  有数据显示:1994年中国足球开始职业联赛后,表面的光鲜让中国足球人口在1998年达到历史顶点,根据中国足协统计,当时全国注册球员约60余万人,而2009年这一统计数字已不足万人。

  “其实中国足球的青训体制也是经历了几个阶段。在足球职业化之前,无论是一线队,还是各级梯队都是由政府主导,当时青少年的培养基本都是由各级体校负责,然后再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到一线队。后来,足球走向职业化后,令足校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足球职业化初期,足球运动员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在这种利益诱惑和驱动下,很多家长不惜代价将孩子送到了足校接受专业培训。据我所知,仅辽宁一地当时就拥有75所足校。”辽足老臣王德忠回忆说,“那时可以说是中国足球繁荣的时期,不过,这种繁荣是泡沫式的繁荣,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后来,中国足协要求中超俱乐部必须要有U19、U17、U15、U13四支梯队,很多中超球队就以梯队的名义办起了足校,这令社会上的足校关门了一大批。体校解散了、足校也纷纷没落了,最后只剩下职业俱乐部里的梯队。不过,中超搞梯队建设,大部分是为了应付中国足协。只有个别有实力的俱乐部才真正舍得在青少年足球身上投钱,多数都是‘借壳’了事。”

  王德忠坦言,自职业化以来,中国足球在青少年培训上走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本指望通过职业化来推动青少年的培训,可惜职业化非但没有促进青少年的培训,相反败光了以前专业化时积累起来的资本,在后期其实只能通过集合少数优秀的少年球员来维持青少年的培训了。2001年到2006年,在辽宁省足协注册的业余俱乐部从25家缩减为6家,教练员从98人缩减为27人,注册球员则从1355人减到338人。

  “足球青训体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像一线队,买几个好的外援、引进国脚就能让球队成绩有质的飞跃。对于青少年足球的培养,无论是俱乐部,还是教练都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为什么张引能带出一批球星?说白了那是用心血和时间换来的,没有十几年的默默付出,怎么可能有小肇、大羽、张玉宁、李铁的今天呀。”王德忠最后总结道,“因为中国足球职业化本身就不彻底,所以各足球俱乐部不可能像欧洲豪门那样重视梯队建设,他们更多的只是关注眼前的利益和得失。但最终遭殃的还是中国足球,经过这十几年的变化,中国足球已经没有了强大的后备梯队。可想而知,没有了塔基的‘金字塔’怎么能立得稳呀?”

  回归“官办”时代并不是纯粹的“官办”

  其实最近两年,中国足协已经意识到单纯依靠足球俱乐部来发展青少年足球是不可行的,所以又提出了用举国体制来完善青少年培训。那么,对于已经走上职业化道路的中国足球重返“官办”模式是否意味着一种倒退呢?

  “辽宁足球的青少年培养体系所谓回归‘官办’时代,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纯粹‘官办’。应该说,辽宁体育局与辽宁宏运足球俱乐部的结合是一种‘政企合作’的模式。”一位省体育局官员对记者说,“计划经济时代,‘金牌工厂’辽宁省体院曾培养出无数国脚,但自从足球职业化以来,包括青少年训练体系在内,足球的一切都交给了市场,辽宁足球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在过去十年被摧毁。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辽宁足球的青训体系重新搭建起来。”

  中国足协青社部主任孙哲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青训’的含义,比如英国利物浦足校的青训体系就是普及足球,目标并不在于培养职业球员。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拉马西亚足校则是把培养顶级球星当做主要任务,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否则又要走弯路。现在中国足协的作法是在国内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先求普及,培养孩子们的足球兴趣。另外,再挑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小球员送到国外著名的足校加以培养,争取让这些在先进足球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精英撑起将来的国字号球队。”事实上,“两条腿走路”不仅是中国足协在“青训体系”上的一种尝试,同时“两条腿走路”也同样适用辽宁宏运足球俱乐部与辽宁省体育局的合作。

  “后备人才是体育事业的基础,辽宁省体育局将为辽宁足球的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和条件,希望这种模式为辽宁足球、中国足球持续贡献人才。”辽宁省体育局局长孙永言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一直以来,辽足都是辽宁体育的一张名片。如果说这张名片曾经泛黄了,现在我们就要将这张名片重新擦亮。我相信,宏运俱乐部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和辽宁省体育局的场馆优势、后勤保障优势相结合,一定会打造出辽宁足球全新的青少年训练体系。”

  本报记者 赵姝

  相关新闻

  辽足俱乐部开出500万亚冠大奖

  “如果本赛季球队能够拿到亚冠资格,辽宁宏运集团将重奖500万元。”昨天,在辽宁宏运客战深圳红钻的前夜,从辽足俱乐部传出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直低调行事的辽宁宏运队终于吹响了进军亚冠的号角。

  据辽足老总黄雁透露,虽然此前辽宁宏运队一直比较低调,但这个赛季球队的成绩已经大大的超出了球迷的预期,早在联赛中期俱乐部就看到了冲击亚冠的希望,但是怕过早提出来会给球队产生很大的压力。“现在联赛还剩下最后5轮,已经备战了大半个赛季的队员们都十分疲劳,越是在这个时候越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因此这个时候提出亚冠的口号并且适当地给予奖金刺激正式最好的时机,希望球员们能够打好后面的5轮联赛,给广大辽沈球迷一个满意的交代。”辽足俱乐部总经理黄雁这样说道。

  本报记者 赵姝

()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