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足坛聚焦_中国足球

上海教练基层青训默默耕耘 为申花足校输送苗子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11年11月01日15:14

  日晖小学曾为申花足校输送苗子

  1993年,毕业于原上海体育师范大学足球专业的厉刚,接到市体育局的一纸调令来到徐汇区日晖小学当体育老师,专门从事足球启蒙教育,“毕业后第一年我去东吴路小学教排球,培养排球运动员。1993年,市体育局调我到日晖小学,因为我学的是足球专业。来的时候让我重点带女足,顺带男足。不过可惜的是,当时女足比赛都在杨浦区的上海体院,很多家长都觉得从日晖小学去那里路程很远,交通不方便,接送也不方便,很多好苗子就这样放弃了。”

  美丽的事物总是那么的短暂,回忆90年代的上海足球乃至整个中国足球的发展时,厉刚感慨万千,话语中不仅流露出对那时的怀念也带着些许遗憾,“1994年,我和潘长胜、唐美奕、张宝华老师一起培养小学生踢球。那时上海每个区几乎都有足球学校,场面办得很热闹。徐汇区那时候挤不进前八名,基本在前十徘徊。我开始接手培养小学生球员后,也就是李晋凯这批,日晖小学足球队在上海可以拿到第三名。从1997年开始,日晖小学几乎都稳居前三。直到2002年,申花足校成立。前期我们一直和区少体校合作,之后少体校把这批培养出来的小球员都输送到申花足校去了,之后我们就以学校为主,培养小球员。”

  之后几年里,在厉刚和整个教练组老师的努力下,日晖小学足球队为上海的很多职业球队输送球员,其中就包括申花队,“日晖小学足球队输送到申花足校的球员,基本在申花预备队踢球,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踢上去。2000年,是上海足坛球员水平最高的时期,2006年后,球队越来越少。去年市运会一共就9支球队,我们学校三年级和四年级各出了一支球队,拿了第六和第七名。我觉得上海足球成绩每况愈下的最大原因是本地足球人才的不断减少。”

  我们的足球青训,不在体制内

  现在的上海乃至全中国很多小学都以学习为主,踢球只是学生们放学后用来消遣的活动项目而已。而日晖小学是现在上海为数不多的仍坚持小学生足球运动员培养的小学。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培养小球员,球员的启蒙培养和带动周边小学一起培养球员。周围很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都不搞足球了,我们从其他学校中挑选一些有潜质的苗子带到我们学校来培养,然后去参加比赛,获得好的名次之后,有了兴趣就继续培养。现在的小学基本以学习为主,很多踢球的孩子就流失掉了。像当时的黄晓渊、陈栋、李晋凯、陆一平。陆一平当时徐根宝看中,想让他代表上海踢全运会,他不肯。后来去了东华大学踢球,东华大学老师说,你过来我包你硕士毕业。”

  现在的小学生毕业之后教委给他们两条路选择,一是读书,二是踢球。选择读书就意味着足球生涯的终结;选择踢球,就进入有俱乐部背景的学校继续踢球,一边踢球,一边读书。但是进入有俱乐部背景的学校之后,学习基本就放弃了,“比如幸运星,小球员比赛基本都是上课时间,因为中国足协规定,凡是你要参加足球选拔,分春训班和秋训班,参加时间都以上课时间为主。当然,这些球员,如果要进入下一阶段,还要经历选择。留下的继续踢球,淘汰的,书也没读了,球也不能踢了,所以家长对于这样的层层选拔淘汰会有所顾忌。”

  基层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就好比造房子,如果地基打得不好,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同理也就不难解释中国足球的现状了,“为什么我们搞基层球员培养会那么困难?其一,现在足球不算在体制内。为什么有的学校领导反对我们搞足球?足球在上海市,包括徐汇区,培养小球员自助经营,不享受国家的补贴,考评也没有。比如我们拿了冠军,包括我们去德国比赛,没有任何拨款和表彰。都要我们自己去找赞助商,一年比赛的成本非常高。虽然现在教委提出体教结合,但是足球还是排除在体制外。第二,取消输送球员。因为我们属于三线,三线输送到一线不属于输送,二线输送到一线才属于输送,我们相当于幕后工作者。小学毕业自动升学,国家要保护学生读书的权利,很多教练和家长都失去了动力。媒体也不会来报道小学生踢球比赛。”

  生活中厉刚和好友聊天时,朋友总劝他放弃足球,选择另一份职业可能早就过得比现在好了。但是用坚持换成功的厉刚,凭着那份足球的爱坚持到了现在,“我现在做的任何关于足球的事情都是义务的。还有就是我爱人对我的支持让我坚持到了现在,双休日和平时休假都花在培养小球员上了。说句实话,要是不喜欢,老早不干了,纯粹都是对足球的那份爱。”

  只要学生还记得我们,就满足了

  厉刚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奖杯和奖状,这些都是他和潘长胜、唐美奕、张宝华,几位老师共同努力的成果。

  2006年德国世界杯厉刚带领小学生参加小世界杯。2007年中日文化交流年,日本A3联赛冠军浦和红宝石梯队到日晖小学交流比赛。之后,澳大利亚少年队得知日晖小学足球队,硬要和他们比赛,结果以小打大的日晖小学足球队与对手战平。09年帕尔马梯队来访比赛。

  在这些与国外小学生队伍交流过程中,厉刚最为津津乐道的是2006年日晖小学足球队参加德国小世界杯时候的一场比赛,“第三场,虽然比赛输了,但是对方德国小孩踢完比赛之后就哭了。比分3比1,他们赢了两个。换做其他球队,他们一般净胜十几个球以上,赢我们只赢了两个,他们身材也比我们高,打完之后第一时间表扬我们的,觉得不可思议。当然这场比赛我们发挥得最好,外国人都向我们祝贺,后来我们拿了第四。我们是U9年龄段,以小打大。后来其中的三个小孩子去了幸运星,拿了小学生足球冠军。”

  厉刚和其他几位老师,曾经带出像吕文君、朱峥嵘两位现役效力于上海东亚的球员,成耀东、郝伟的孩子也在他这里学习足球基本功,“他们小学时,曾在我们学校读过书。朱峥嵘是三年级转过来的,我记得我们在八万人体育场打比赛,他看到之后才转来我们学校的。我们培养他们没什么要求,只希望等这些孩子长大了,还记得我们,想到我们关心我们,说一句‘老师,你过得好吗’?就满足了。”

  小学生球员转会费500元

  作为一名基层足球教练员,厉刚希望足协建立一套青训系统,“以点带面,我们学校有足球培养,带动周边小学一起培养。很多足校小孩很痛苦,第一,他踢球看不到希望;第二,读书。也希望教育部门配合,希望多给孩子一点时间锻炼,要求放宽点。在国外,学生学习能力不好,老师就建议去读职校,发挥他的特长。社会上,对于娃娃足球多支持点,把这块抓起来,中国足球才能有希望。”

  对于现实情况,多给一些政策上的扶持。比如上海,足校小学资金上增加投入,这些孩子才能有希望。其实踢出来的孩子只是极个别的,在他们身上的投入也不会太多。“第一,学校和教练多点支持,小学是三线,我们不算输送;第二,按足协规定小学向二线输送人才转会费是500元,能不能适当提高点,对于基层来说也是一种希望,对家长来说也看得到希望;第三,能不能把足球恢复到体制内,体育现在走的是市场经济,但是小学能不能不算市场经济内,这样我们小学基层培养球员非常累。”

(责任编辑:长城)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