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债危机远未见底和国内楼市调控持续的大背景下,净资产负债率高达163%的绿城地产终于扛不住了!虽然本月初绿城老板宋卫平还声称“因资金链断裂而申请破产保护是个冷幽默”、“绿城离破产还有很远距离”,但无情的事实是,楼市萧条和资金吃紧已经让这位曾经的“足球大佬”和“打黑先锋”顾不了那么多——宋卫平日前表示,愿意有条件转让杭州绿城俱乐部。
对于一个声称“足球是这辈子最大爱好”的人来说,下定决心这样“忍痛割爱”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可见其万不得已和情非所愿。在国内楼市调控依然没有任何松动迹象的情况下,高地价和高负债经营让绿城地产经营面临困境,近期更是不断传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房子不好卖、钱也还不了”,自然让老板和投资人如坐针毡。膨胀和冒险的非理性发展思路现在让一度排名全国三甲之列的绿城集团真的“很受伤”。
于是乎,足球就成为一个绿城集团的大包袱。无奈之下,放弃足球成为必然的选择,毕竟,中超俱乐部现在一年的平均投入在亿元左右。绿城足球俱乐部为此给出了三种可能:一是与有实力、有兴趣的企业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经营;二是将中超球队转让出去,绿城完全退出中超联赛,只保留青少年足球;三是如果转让不出去,绿城还是会继续发展足球,即便是撑,也不会轻言放弃。
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绿城这次是玩不动了、真不想玩了,实在不行,用他们的话来说只能“硬撑”了。这也容易理解,因为不论对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吃饱肚子、生存下去毕竟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奢谈爱好和其他。
调控一如既往毫无松动,楼市调控远未见底,人们不禁要问,房地产足球俱乐部多达十余家的“地产中超”是否会因此迎来一个真正的寒冬?绿城的退出是否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今天宋卫平的窘境,明天的许家印会不会也要面对?
虽然断言地产足球集体进入寒冬为时尚早,毕竟,各个地产商经营状况不一样,但地产足球出现分化将是可以预期的事情,一部分经营状况不良的俱乐部很可能因为难以为继选择压缩银根,甚至不排除像绿城一样选择有条件的退出,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房地产商则仍会继续将地产足球进行下去:上赛季高调夺冠的广州恒大“不差钱”,紧随其后杀进中超的大连阿尔滨、广州富力投入也是不惜血本。选择不同,是因为经营状况天壤之别。
本来,足球联赛的经营才是左右俱乐部发展的根本因素,为何我们现在的足球联赛发展却要看房地产的脸色?说到底,是因为畸形的职业联赛尚无法形成盈利机制,没有找到赚钱模式。
足球是中国体育最早进行职业化改革的项目,但十余年来,管办不分的办赛方式让联赛经营无法正常进行,投资人利益无法得到保护,因为特殊原因作为职业联赛最大收益的电视转播权销售也几近于无。玩足球不能靠足球赚钱,这是中国足球的尴尬现实。赚不到钱,还有如此多的投资人前仆后继,说到底是因为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
中超的十余家有房地产背景的俱乐部投资人之所以玩足球,原因主要有二:其一,通过足球裂变式的巨大广告效应,宣传推广房地产品牌,让房子卖得更好。一家年销售额上百亿的房地产企业,年广告费用投入在二三亿左右,这个钱花在足球上,效果会比直接投到媒体广告好很多。其二,取悦地方政府,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藉此获得各种各样的政策优惠,与之相比,一年投入到足球上的几千万和上亿元就不足道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所谓的职业联赛实际上已经异化:它的发展靠的不是足球主业,而是旁门左道,就像现在的十余家“地产俱乐部”一样。所以,一旦经营上出现问题,势必“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受伤害的还是足球。
本报记者 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