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勤毅 陈华
谈到首届市民运动会,闵行区体育局局长盛振华有两点感触。一是动力足了:运动会在闵行办得红火,老百姓关注度、参与度都高,超过预期,让他颇有成就感。另一个是压力大了:闵行是上海的人口导入大区,运动会反馈出老百姓巨大的健身需求,让他感到身上的担子不轻。
群众体育不该有“枪手”
记者(以下简称记):市运会和市民运动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民”,对闵行来说,和以往不同在哪里?
盛振华(以下简称盛):是对体育理念的一种转变。以往遇到市级比赛,我们都是选派最优秀、最专业的队伍参加,就一个目的——为闵行争金夺银。这次市民运动会不同,闵行最终派到市里比赛的都是最基层的群体,他们来自社区、机关、企业等,通过二、三级赛事一层层向上打,最终出来的可能不是区里的尖子,却能站在市级比赛舞台上展示自己。群众体育不找枪手,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草根体育明星。
记:什么让你印象最深刻?
盛:像拔河比赛,区里最终脱颖而出的是我们机关财政局队。这些公务员没有参加过市级比赛,他们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眼界:原来竞技拔河还要称重,还有专业的拔河道、拔河绳和拔河鞋。虽然最终只得到第七名,但队员们写信感谢我们,说因为这次机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拔河运动的魅力。
要看准老百姓的需求
盛:这次市民运动会,闵行区参与人次超过30万,我是没想到。感觉主要还是因为我们选对了方法,即站在老百姓立场上,考虑他们需要什么,这也帮助我们唤醒了很多人的健身意识。
记:具体怎么做的?
盛:巧妙的项目设置是一方面,像今年的闵行羽毛球嘉年华,我们就推出夫妻双打、父(母)子(女)双打,原本一家子可能只有一个人喜欢羽毛球,现在全家都被发动起来。又比如我们开设外来务工人员运动会,将矿泉水瓶作为道具举行保龄球比赛,这些外来务工者以省份分组比赛,许多不认识的老乡成了队友,体育成了他们交流的桥梁。
记:闵行有自己优势的体育资源,有没有好好利用?
盛:有。网球一直是闵行的品牌项目,借着今年网球大师赛的东风,我们先后搞了业余网球大师赛、市民运动会网球总决赛,很多喜欢网球的市民过了一把“大师瘾”。在太极拳展示比赛中,我们把杨氏太极拳嫡传人傅清泉请来。能够与大师近距离交流,这种机会对太极拳爱好者来说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不怕人多就怕点子少
记:市民运动会人气这么足,压力从何而来?
盛:与其说压力,不如说是甜蜜的烦恼。闵行如今有420万平方米的体育设施面积,数字上绝对算大的。但闵行又是一个人口导入大区,常住居民有240万,所以从人均上算就不富裕了。本次市民运动会老百姓表现出的健身热情,传递给我们的不但是快乐,也是一种紧迫感,未来真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记:有些什么具体的打算吗?
盛:事实上我们早已行动起来了。比如,在区内13个街镇实现全覆盖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的目标明年就将完成;又比如我们已经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全覆盖,92所开放学校一年接待百姓健身活动人数超过100多万人次。接下去我们还会创造更多的条件,想出更多的点子,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记:看来你不怕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健身行列。
盛: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是好事,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群众体育做深做强。今年我们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对全区的小学生进行了游泳普及培训,让那些独生子女既学到一门生存技能,也锻炼了意志品质。类似这样一举多得的点子,越多越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