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举行的2012广州马拉松比赛上,21岁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陈杰参加10公里比赛跑过终点后倒地休克,并于前日凌晨不幸身亡。在5公里终点处,一名25岁男子也出现休克等症状,目前仍在重症监护中心留医。广马组委会已与陈杰家人商谈了赔偿事宜,但在数额上双方差距较大,组委会表示赔偿30万元,陈家则要求100万元赔偿。目前双方仍在协商中。
马拉松运动由于运动量巨大,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本届比赛共有1517人次出现了头晕、不适、抽筋等现象。
●强大的毅力可调动人的内在动力,在特殊情况下会使运动员忽视身体的不适,最终形成透支。这使得跑手在过程中未能意识到要顾及身体极限,在冲过终点时瞬间放松,对心脏产生更大影响。
——广东武警医院医师何日辉
●即使再爱好体育运动,奈何非要以死相拼?为何不在平时加强训练、规律运动、科学营养与防护,非要等到这等大场面上崭露头角?高强度的运动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参加的,应该设立门槛,大家应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锻炼。 ——微博网友
●体育运动,是一项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事,运动本身就是为了追求更健康。一方面,评估很重要,“超越极限”也要在可承受范围内;另一方面,从侧面说明了国民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微博网友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我们每次比赛都要签协议,表示自愿参加马拉松比赛。如果比赛期间发生意外,后果自己承担。——马拉松世界杯团体赛冠军朱晓琳
●组委会没有硬性要求选手提供身体检查报告,这次的马拉松有很多业余选手参与,相当一部分的选手只是一时兴起来参加马拉松赛,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负荷的能力并不是特别了解,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硬性要求选手提供身体报告本身是对选手负责的一个做法。
——中山大学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课只教怎么跑,从来不说什么时候不应该跑。从大的方面来讲,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则是任何一项体育赛事规避风险的前提。这意味着赛事组织的严密、科技成果的利用,以及安全意识的提高。
——《半岛都市报》
马拉松之殇
●2012年2月 第16届香港国际马拉松赛,一名男选手在完成比赛后晕倒,送医院后被证实死亡。
●2011年11月 在美国费城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上,一名21岁亚裔男子和一名40岁的白人男子因心脏病突发死亡。
●2011年9月4日,韩国大邱世锦赛最后一天比赛,多名选手迈过终点变倒地不起,美国一名选手更是脱水严重不省人事,被紧急送往医院。
●2009年 在底特律进行的第32届马拉松比赛中,3名参赛者突然死亡。
●2007年1月 美国著名长跑运动员谢伊在奥运会全美马拉松选拔赛中突然晕倒,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年仅28岁。
●2005年,墨西哥城马拉松赛,52岁的当地人突发肾衰竭身亡。
●2004年10月17日,在全日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跑中,据参与救护工作的人员讲,共计有13名参赛运动员途中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其中两男子猝死。
●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配备自动除颤器(AED),这个如笔记本大小的小盒子能够对突发心脏病人进行第一时间自动除颤;AED在一些高风险体育比赛也会应用。这些强制性的配置甚至都写进了他们的某些法规。 ——上海某体育公司李蔚
●联想到北京驴友攀登残长城遇难,武汉一家长逼着孩子每天跑3000米,感觉我们都太急于完成什么、证明什么、征服什么了。欲速则不达,活得轻松点儿吧。
——新华视点
●香港每年都是安排在早上六点前开跑,八点左右就基本结束了。因为日晒会增加业余跑手的不适,意外风险大增。不要光考虑场面热闹,跑手的安全才最重要。
——微博网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