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1月22日体育专电 题:校运会长跑纪录无人破 中国大学生为何跑不动?
新华社记者杨丁淼
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宣布取消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西安、南京多所高校也取消了上述两个长跑项目,对于学生体质下降的争论引起了广泛关注;而近日广州马拉松选手在终点处猝死的悲剧也让“长跑之殇”成为了中国体育的热词。
记者发现,即使在没有取消中长跑项目的高校,校运会成绩也在逐年下滑,有的纪录甚至十余年都没有人打破,中国大学生为何越来越跑不动了?
(小标题)多所高校运动会长跑纪录尘封十余年
安徽省内多数高校仍然保留了运动会里的长跑项目,但是多位从事体育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坦言:“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在上个月刚刚结束的合肥工业大学秋季运动会上,校体育部主任邓玉面对长跑运动员的成绩多少有些失落,“合工大的体育氛围算是比较好的,但是这两年的运动会长跑成绩没什么变化,都要落后校运会纪录一两分钟,听起来不多,但是跑起来就是落后了一圈。”
邓玉带的学生曾经打破过女子3000米的纪录,不过那也是8年前的事了;而男子5000米的纪录,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
尽管学校出台了各种激励措施,但是校运会的长跑纪录似乎依然无法触碰。与往届运动会成绩数据相比,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等高校在田赛、短跑等项目上,均有学生打破校纪录,长跑方面的纪录则都尘封了十年之久。
(小标题)“长跑之殇”背后是校园体育“欠账”
专家指出,从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角度来说,耐力是基本素质;从健康方面来说,心肺机能的重要性毋庸多言,这些正是可以通过长跑锻炼提高的,但是现在大学生的长跑能力的确在下降,主要是中小学时期对体育锻炼的忽视,以至于基础太差。
上海体育学院老师陈国强认为取消长跑不应对高校求全责备,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并非是在大学产生,由于中国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体育锻炼的缺乏,早已为将来的健康埋下了隐患,到大学之后只不过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出来而已。
“加之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爱,不敢让学生受伤,体育老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教学上也只能得过且过。本该在每个阶段都打好基础的校园体育教育,无论是意识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太多欠账,”陈国强说。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曾经在不少高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过,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机器之间采集指纹,以此督促学生参加长跑锻炼,教育部门的用心可谓良苦。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和操作上的漏洞,有时候指纹无法采集,有时候跑步10分钟却需要花20分钟来排队刷指纹,更有甚者租一辆自行车让“阳光长跑”变成了“阳光长骑”。
南京一所高校的老师告诉记者,“阳光长跑”在他们学校只进行了一个学期便不了了之,“冬季长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想用这样一阵风似的活动去为一直欠缺的体育意识‘补课’则显得不太明智。”
(小标题)长跑意识的回归也是一次“长跑”
上海财经大学体育部主任吕季东说:“大学里竞技长跑是否保留还可商榷,但是健身长跑则一定要开展,只有开展才能普及,普及了才能有群众基础,有了群众基础才有竞技的条件,否则空谈竞技只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在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长跑已经变成了一种校园文化。上海交大成立了“跑虫俱乐部”,以跑会友的他们被称为夜跑族,校长成为了他们的一号“跑虫”。清华大学每学期3000米的体能测试是每个男生的必修课,北京马拉松比赛也几乎是全班出动,参加迷你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的学生经常占班级人数一半以上,剩下的同学会去现场为他们加油鼓劲。
“大学可能是一个人一生最后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机会,工作之后的忙碌和压力很难让人再有健身锻炼的心思,锻炼当然不止长跑一种方式,但是形成长跑的意识却是十分重要的。”陈国强说。
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说,经年积累的学生体质下降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弥补回来,开展大学生体育,既不可因噎废食,也不能拔苗助长,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遵循运动规律,将竞技和锻炼分开,将兴趣和能力相结合,只有孕育良好的长跑氛围,这项运动的未来才能有所期待。(完)2012/11/22 19:51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