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联赛从1996年开始到如今已经17载,但其赛制反反复复,极不稳定,其科学性和发展的延续性不用说,领导一拍脑袋的决定经常触碰违背常识的底线,除了比赛公平性受质疑外,对球队球员的心气儿打击不小。恐怕到现在,没多少人能说清楚排球联赛到底实行怎样的赛制,作为“鸡肋”的赛事因为各种原因摇摆,赛程更比小孩的脸变得快。
这两个赛季,为了给奥运会和全运会让路,联赛赛程被大大缩短。2011-2012赛季女排联赛从12月10日开始,3月6日结束,历时2个月26天;2012-2013赛季则从11月10日开始,1月27日结束,历时2个月16天。也难怪郎平说,参加联赛跟赶集似的,对于大龄球队来说是极大挑战。
而除了赛程密集外,联赛长期采用半决赛两场决胜负的方式也让大家诟病颇多。“借鉴十分成熟的篮球联赛经验以及国外排球联赛经验,比赛打到淘汰赛,基本上都采取三场两胜制、五场三胜制或七场四胜制,这不仅让球迷看得十分清楚,而且相对比较公平,另一种“可操作性”因素就会降低,同时也是扩大市场影响的举措。”《北京晚报》记者孔宁曾在文中这样写到,而事实证明,两场决胜负的方式确实不够合理,也容易滋生更多的矛盾。
今年男排联赛,上海和八一在半决赛两回合中1-1平,两场同样打满5局,无论积分,小分、局分都完全一致。而在这种情况下,八一队最终凭借“第二回合胜者晋级决赛”的规定涉险过关,这让“十连冠”的上海男排接受不了,更让广大球迷不能理解。而除了两回合打成平局时难以判定胜者外,这样的赛制还令常规赛胜绩高的球队失去了主场优势。而到了决赛中,虽然实行三场两胜制,但最后两场背靠背决胜让人也觉得不可思议,且第二场是晚间进行,第三场是翌日下午进行,这样的赛程安排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不利于队员体力恢复,容易认为造成伤病,降低比赛观赏性……只能说“坑爹”。
和赛制一同变动的还有球队数量,“联赛从8个队到10个队再到12个队、16个队,然后又回到12个队,这十几年不断的探索。”曾经的排球运动员,如今的资深排球专家杨玛琍谈到联赛这几年的变迁,也提及其中的客观因素,“当时一提甲B联赛,很多赞助商就不投钱了,只能把甲A扩军,但一扩大,队伍多了,领先与垫底球队之间的差距变大,影响了对抗性,没有了悬念,也影响市场。然后开始减少球队,从名字上想办法,都是甲A,但是分成甲A的A组、B组,这样来迎合市场。”
“1996年,排球中心在足篮球中心之后成立,为了市场化,把排球联赛转成主客场制,之前排球还是赛会制,每年有几个级别的联赛,一级一级打上来,最后所有甲级联赛球队集中在一个城市打单循环,当时排球如果再不改变,就很难生存了。但我们的赛制一直都是在摸索当中前进,借鉴国外的联赛。其实像今年男排联赛中出现的同分情况下,第二场赢得晋级也是在联赛开始前大家商量好的,大家都认可的。只不过又有些人不甘心了。如今出现了,也许下赛季就又有可能出现改变。”说道这些,杨玛琍也有些无奈。(搜狐体育 曾珍)
(来源:搜狐体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