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里,上海和北京分别举办了两场国际田径大赛,有超过20位顶级田径运动员为中国粉丝献上演出,然而无论是观众还是媒体,大家念叨最多的依然是刘翔的名字。自去年伦敦奥运退赛以来,刘翔的暂时离去令曾经欣欣向荣的中国田径市场一下进入“熊市”,飞人若能归来当然可以及时“救市”,不过救得了一时,却救不了一世。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汪雅云
25个世界冠军抵不上1个刘翔?
伊辛巴耶娃是中国田径赛场上的老朋友,自从2005年上海首次举办国际田联赛事以来,俄罗斯撑杆跳女皇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露脸,今年更把上海钻石赛作为自己赛季复出首秀。但即便是欣然而来,伊娃还是注意到了今年看台上那些空荡荡的座位。“赛前我特意留心看了一下,发现上座率好像只有五成左右,观众比去年少了,”她说,“我能猜到大概是什么原因,因为刘翔不在场吧。”
的确,上海万体场门外的黄牛党还记得,去年一张标价1180元的贵宾票曾在黑市上被炒到3000元以上,可是今年同样价位的门票在门口叫价50元都乏人问津,一路跌价到5块也没卖出去,最后不少票贩子眼看雨势越来越大,干脆随手送给路人。而讽刺的是,恰恰是这种“善举”才令可以容纳8万人的上海体育场得以热闹起来。
“去年的场景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连过道上都站满了记者,每个人都在抢着提问。”澳大利亚一个田径研究项目的工作人员大卫·塔伯特说,去年他的研究所曾经和刘翔的团队有过合作,当时大卫很惊叹中国人对刘翔的热情,“他就像个摇滚巨星,走到哪儿仿佛都有聚光灯照在头上,其他选手即便同样是奥运冠军也只像是陪衬。”
今年这项在中国举办的级别最高的国际田径赛事阵容依然强大,云集了3位世界纪录保持者,18位奥运冠军和25位世锦赛冠军,堪称上海站史上最强的一届。只是上座率却大幅减少,受关注程度也开始下滑,央视没有直播,本地电视台也只是录播,赛前发布会上哪怕台上坐着三位世界冠军,也出现过无人提问的冷场。之后的北京田径锦标赛,同样没有转播,就连官网成绩更新都极其缓慢。上海《文汇报》给没有刘翔的田径赛总结出了三个特点:无票房、不直播、不识人。他们认为这是在中国举办的田径赛折射出的某种“病态”。
“我能理解中国观众的心情,没有刘翔他们普遍感到失望,但这样的问题迟早会到来,不过在我看来,这只是中国方面需要面对的困难,对于国际田径来说,这些影响都不会有多大。”国际田联官网记者约翰森·莱恩说,“永远都会有新的巨星出现,田径运动本身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去而黯淡。”
期待刘翔接班人仍需要耐心
事实上今年国内田径赛所受到的冷遇可能明年就会好转,因为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已经透露,刘翔如果要复出,那最好的时机便是明年。根据孙海平的描述,正在美国疗伤的刘翔已经康复了不少,虽然还不能进行跑动训练,但已经开始从事一些单项恢复训练。“我个人认为刘翔复出最好是明年,”孙海平说,“因为如果急于进行强度训练,那么很容易再次受伤,所以还是先养好,然后再进行一个更加系统的冬训,明年复出会比较好。”
如果翔飞人能在明年归来,那无疑会给眼下国内低迷的田径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不过正如莱恩所说,单方面依靠刘翔并不是提升中国田径影响力的长远之计,特别是2015年田径世锦赛将要在北京举办,为中国观众带来更多有吸引力的东西是国际田联正在努力的方向。比如刘翔的师弟谢文骏就是IA A F试图打造的一颗新星,作为官网记者,莱恩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谢文骏的人物特稿,所以在上海那几天他到处打听谢文骏的个人信息,包括其家庭背景等。“我觉得会有读者想多了解一下这个年轻人,不只是中国读者。”莱恩说,“当然他也许很难成为下一个刘翔,可是我相信中国田径一定还会有下一个巨星,尽管那可能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10年、20年或者30年,我们谁也不知道。”
其实从目前的成绩来看,中国运动员要在国际田径赛场取得突破或许不需要30年那么久,在上海和北京两项赛事上,都有中国选手取得骄人战绩,除了谢文骏拿到110米栏季军外,跳远运动员李金哲更是刷新了男子今年世界最好成绩,成为第三个在钻石联赛上拿到冠军的中国男选手,张培萌、巩立姣等人的成绩也都吸引了不少国外记者的注意。不过按照以往的经验,每逢全运会,当年中国田径选手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只是很难有人在国际赛场真正扬名立万,是否有资质做巨星得到八月莫斯科世锦赛上检验。
“我相信中国会有很多其他运动员成长起来填补刘翔不在的空白,”11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梅里特说,“我们现在就能看到一些新星的崛起,比如斯蒂芬(谢文骏),还有很多其他人,一定还会有更多中国运动员进入世界顶级行列的。”
中国市场仍被看好
与其等待一个未知何时出现的新巨星,国际田联和中国的赛会组织者更希望借助田径运动本身的魅力来进行市场推广,比如经过八年时间打造,上海站从黄金赛升级为钻石赛,北京“鸟巢”也成为国际田径界新的“圣地”,伊辛巴耶娃、加特林、托希尔德森等数名田径明星都签约了中国赞助商,这些都被视为田径运动在中国体育市场地位提升的表现,也是国际田联愿意在2015年把级别水平最高的世锦赛放到中国来举行的原因。
作为一个要经常“出差”去各国举办的田径赛,包括奥运会和亚运会等综合大赛的研究人员,大卫·塔伯特对中国的赛会非常有好感,特别是上海站。“我去过苏黎世和布鲁塞尔的钻石赛,也许中国观众来现场观看比赛的人数没有那么多,但我觉得在赛会组织、服务意识等方面,上海站不会逊色于其他城市。”塔伯特说,“如果未来这项比赛不在上海办了,我会感到遗憾的。”
好在尽管今年遇冷,上海方面似乎也没有灰心,他们与国际田联的合约还有两年,两年后续约的意向依然很大。“国际田径赛已经是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了,经过八年的发展也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田径迷,我们很高兴能将田径的魅力发扬光大。”赛会副总监陈一平说。美国跨栏世界冠军理查德森也直言,中国是他本人最喜欢的参赛地之一,“中国粉丝对于跨栏运动的强烈热爱是我在世界其他地方都见不到的,”他说,“如果可以,我希望明年、后年、大后年以及今后的每一年都能有机会来中国参赛。”
至于眼下中国市场的寒流,好像并没有影响国际田径界对未来的信心。“观众比原来少了,但我觉得氛围倒是比去年还好呢。”牙买加女子100米奥运冠军弗雷泽说,“中国显然有一批很懂田径的观众,他们很专业,知道怎样为我们加油。”有了这批培养出消费习惯的田径迷,中国市场的寒冬似乎也就不会持续太久,“田径是一项需要观赛者本身都参与进来的运动,也是所有体育项目里最接近普通人,每个人都可以练习的运动。”约翰森·莱恩说,“所以只要中国的学校里还有学生在跑步,街道上还有市民在锻炼身体,那么田径在这里就永远会有市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