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韵楚风”征服阿里-汉 黄鹤楼上敲起得胜鼓 |
![](/images/bj00.gif) |
![](/images/bj00.gif) |
2003年2月17日17:24
北国网-球报
|
![](/images/bj00.gif) |
2月15日,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中国和爱沙尼亚国家队的对抗赛将在第二天上演,国家队难得地获得了半天的假期,因为武汉糟糕的阴雨天气,国脚们大都选择了在房间里睡觉休息,但是这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哈恩的雅兴,精力充沛的哈恩在下午领着助理教练德扬和翻译董铮悄悄地驾车出去游览武汉的风景,他们的目的地是武汉著名的“黄鹤楼”。黄鹤楼的鹤飞到哪里去了?
连绵的阴雨使黄鹤楼公园的游客大减,公园里游人稀稀拉拉,只是偶尔有外国游人在这里出现,下午三点半钟,哈恩乘坐着银白色豪华轿车来到黄鹤楼公园时,这三个身穿中国国家队队服的人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倒是公园的服务人员对哈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不是哈恩吗?”服务员们发出一阵的尖叫。哈恩则友好地向每个人都挥了挥手。
从贵宾停车场上走出来,哈恩的游览的第一站便是著名的黄鹤楼。徒步来到黄鹤楼的脚下,哈恩对这座宏伟的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解说员告诉哈恩这座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已经有上千年历史的时候,哈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么多年它一直是这样的吗?”哈恩对中国古代的建筑工艺由衷地佩服起来。然后迫不及待地与老德扬在黄鹤楼前合影留念。听完导游讲的“黄鹤归来”的故事后,哈恩又蹦出一个问题,他问导游:“黄鹤楼的鹤到哪里去了?”这句话倒把导游给难住了,想了一下后,导游告诉哈恩:“黄鹤已经飞走了,现在也许在天上吧。”
在黄鹤楼的入口处,哈恩礼貌地向工作人员发问:“我可以上去吗?”当乘坐着游览电梯登临黄鹤楼的顶层后,哈恩的情绪更显激动,“我们登上了中国最伟大的建筑物。”哈恩与身边的德扬叨咕着。”
雨雾中的长江朦朦胧胧,似乎更显其壮丽,面对着“龟蛇锁大江,一桥飞架南北”的壮丽景色,听着隐约的长江奔腾之声,这时候的哈恩沉默着。毛主席太了不起了
临到黄鹤楼之前,哈恩便告诉翻译董铮,今天他有充裕的时间,黄鹤楼的每个景点他都要去,而黄鹤楼公园稀少的游人更给哈恩游览提供了方便。
在导游的带领下,哈恩又来到了公园内的名家诗词纪念馆,不懂汉语的哈恩对这些著名的诗词失去了耐性,走得比任何人都要快,“中国古时候的年代在哈恩的脑海里没有概念,他也许不知道这些诗词的重要性。”随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在毛主席诗词旁边,导游停了下来,介绍起毛主席著名的词作:《水调歌头》和《菩萨蛮》。也许是怕哈恩对毛主席不了解,董铮向哈恩简单介绍了一下毛主席。听完后,哈恩说:“我知道一点毛主席的故事,在西方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导游董雯则对哈恩说:“毛主席非常喜欢武汉,他曾经多次来到这里,而且还畅游过长江。”“是我们看过的那条江吗?”哈恩问,“真是太了不起了,要是我可游不过去。”哈恩若有所思地说。
而在诗词馆里,哈恩也第一次遭到了服务员们的“围攻”,都争着跟他签名,一个女孩跟哈恩开玩笑说:“你的名字翻译起来有好几个,“汉”听起来像是一个卖烧烤的少数民族人的名字。”在听完董铮的翻译后,哈恩大笑了起来。“有人跟我说过这个问题了”哈恩说。伴着《欢乐颂》起舞
虽然游览了很长的时间,哈恩却一点倦意都没有,他的下一站是公园里的编钟馆。而在走向编钟馆的途中,哈恩对刻画在墙上的“黄鹤归来”的浮雕所吸引。导游考验哈恩说:“在这副图中一共画了99只黄鹤,而其中最后的一只鹤是最难找的,谁找到了这只鹤意味着吉祥。”听到导游的解说,哈恩和德扬站在图前比比划划一丝不苟地找了起来,“全部找到估计要一个小时。”哈恩边找边嘟囔,最后两个人都不得不都半途而废。
“在欧洲有这样的传说,每个出生的孩子都是由鹤叼来的。”找不全黄鹤的哈恩忽然对导游冒出这么一句,“那您是哪只鹤叼来的?”导游和哈恩的对话令在场的人无不捧腹。
当来到编钟馆之后,哈恩一下子被眼前这些“奇异”的乐器所吸引,当听说这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乐器时,哈恩更是张大了嘴巴。编钟馆特意为哈恩的到来准备了三首曲子,第一首是反映中国古代楚文化的《楚乐大全》,优美的旋律使哈恩沉醉其中,斜靠在沙发上的哈恩闭上了眼睛静静地欣赏着。与沉缓的《楚乐大全》相比,第二首编钟曲也许更令哈恩感兴趣,这是一首节奏跌宕有力的《将军令》,反映了古代将军出征后得胜回朝的情景,一曲过后,哈恩意犹未尽。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根据安排,第三首曲子是用编钟演奏一曲西洋的音乐,曲目由哈恩自己来定,哈恩思考了一会后,点了一曲贝多芬的《欢乐颂》,编钟的旋律响起,第一次听到用中国乐器来演绎贝多芬名曲的哈恩兴奋得不能自己,坐在沙发上的他挥出手臂亲自开始指挥起乐队,而德扬则开始在旁边舞蹈起来,虽然舞姿不雅,但两人乐在其中。曲必,这两人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每个人都拿起木棒,敲打编钟,听到编钟发出的美妙声音,哈恩的脸上满是孩童般的兴奋。得胜战鼓擂起来
在编钟的旁边是一排青石乐器,这种乐器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钢琴”,当导游告诉哈恩上面的一排青石相当于钢琴的黑色键,而下面一排则相当于白色键时,哈恩顿时对这架充满了原始意味的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亲自上阵拿着锤子敲了一首曲子。敲完之后还向围观的众人行了一个礼,惹得旁观的人发出一阵喝彩声。
在游览中,导游小董给目光炯炯、身体魁梧的哈恩起了个外号叫“将军”,而最令“将军”感兴趣的莫过于擂响公园内的得胜大鼓了。这种鼓在古代楚国被称为“建鼓”。据导游介绍,这种鼓在古代只有遇到重要的皇宫庆典或者是战争胜利后才会被敲起来。哈恩还不等导游讲完,上去拿起两个大鼓槌便敲将起来,“咚、咚、咚……”激越的鼓声回荡起来,哈恩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表情。“希望这是您敲响的中国队得胜的鼓声。”导游小董向哈恩发出了祝愿。哈恩说:“会的,我也希望这得胜的鼓声能始终响在中国队的身边。”
而直到离开战鼓后,哈恩的激动心情似乎仍没有平静,他的双手仍然作出敲鼓的样子,嘴里也不间断地发出“咚、咚”声。
整整玩了一个半小时,导游董雯说:“哈恩是我们所接待的宾客中玩的时间最长的人了。”哈恩被“汉韵楚风”彻底地征服,在临离开黄鹤楼前,哈恩也在文人骚客题词众多的黄鹤楼留下了自己的墨迹,“黄鹤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能到这样一座建筑上游览,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这便是哈恩的留言,而在题词的最后,哈恩还用汉字重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作者:唐成选、肖良志
|
|
|
![](/images/bj00.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