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恩训练风格的精髓是什么?这是每一名国脚和场外旁观的人都想弄清楚的问题。三天的训练虽然还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但通过哈恩的言传身教,他崇尚进攻的硬朗足球风格以及训练紧密围绕比赛的思路已经开始显现了。 ■“抓住机会就射门!” 一天三练已成为国家队训练的一种固定模式。早上第一练的主要内容就是跑步,因此训练的精华部分都集中在中午的第二练和下午的第三练上。后两练的强度之大令国脚们都有点苦不堪言。 在哈恩到来之前,其实国脚们对他崇尚进攻的风格已有所耳闻,但只有参与了他的训练,球员们才知道他对进攻有着多么的执著。哈恩带来了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将两个球门的距离缩短至25米,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3对3对抗。球员们起初对这项训练的艰苦性准备不足,认为这么短的距离守门员随便一抛就可以把球抛进对面的球门,更不用说射门了。 然而哈恩却把这项看似简单的训练变成了带有胜负观念的高强度进攻游戏。虽然每场比赛的时间仅为3分钟,但球员们在场上却要快节奏地做传球、摆脱、冲刺、射门以及铲断等各种动作,3分钟下来,包括两个守门员虞伟亮和刘云飞在内的所有球员都已是气喘吁吁,有的人甚至瘫倒在地。在对抗过程中,哈恩站在场边,一见到球员有起脚的机会就会低吼道:“shoot!(射)shoot!”郑智有一次与哈恩同时发现了一个空当,哈恩话音未落皮球已狠狠地撞进球网,哈恩立刻给予了赞许的掌声。于根伟有一脚劲射时机掌握得很好,但被对方球员用腿下意识挡出,没想到这脚射门还是得到了哈恩的肯定,他随口说了一句:“就这么打!” “要贴死这个人!由守转攻的速度再快一点!守门员发球还要快!”哈恩强调的就是要随时随刻地给对方的球门施加压力,直到将球射进为止。12名球员形成了4个每天都不固定的组合,哈恩先让4组捉对厮杀,胜者与胜者、负者与负者分别再决出名次。虽然“冠军”、“亚军”都把不是什么正式的奖项,但球员们把多射门、多进球当成一种追求。 ■“要像比赛那样训练!” 一位甲A教练在看了哈恩的训练后说:“我感觉他的训练强度确实大,而且跟比赛结合得比较紧密。”训练要为比赛服务,这句话在中国足坛讲了很多年,但效果却并不理想。不知时间长了以后,哈恩的训练是否真能起到供人借鉴的作用。 在每次高强度对抗之前,哈恩都要安排一项四五个人的快速传球推进练习。这项训练的强度虽不大,但哈恩对球员的要求却很高。其实过去中国队也做过这样的训练,但由于没有逼抢,队员们已经习惯了等球,要不就是慢吞吞地出脚。哈恩从第一天起就看出了中国球员的这个毛病,因此每天做这项训练时,尽管同样没有逼抢,但他却在不断强调:“跑起来,不要等,迎上去要球!要像比赛时那样去传接球!”一位球员说:“我们在传接球时逐渐都开始假想对方来抢了,这跟以前训练的感觉确实不一样。” 在哈恩硬朗风格的影响下,国家队训练的“残酷”性也开始显露。尤其是在3对3对抗中,小范围内的拼抢和铲断的凶狠程度丝毫不亚于比赛。前天李霄鹏已被李明顶伤,昨天曲圣卿的膝盖又被队友狠狠撞了一下,退场时敷上了冰袋。而于根伟、魏新、杜苹等人也都在冲撞拼抢中受了硬伤。然而哈恩还在激励着队员:“坚持住,谁坚持下来谁就是最好的,记住比赛只有11个人!”而中国队的训练也终于有了点欧洲味道。 有人认为哈恩一上来就狠练有操之过急之嫌,但现在给他的训练下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最有说服力的评判当然还是比赛。 ■本报昆明专电 记者 王咏 ■关于哈恩 祁宏:他是一个典型的欧洲教练,注重实用性。他的对抗针对性极强,射门练习也实用。他也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没有米卢那么油滑,他更实在一些。 ■关于一天三练 祁宏:三天下来,感觉就是七个字,累、艰苦、接近实战。 ■关于前锋过剩 祁宏:竞争是难免的,需要自己把握好机会。 ■关于中巴对抗赛 于根伟:能够与巴西队这样的对手交锋,无论何时,对我们都非常重要。 ■本报昆明专电 记者 王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