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专栏作家姚永正 在中国有个可趣现象:喜爱足球的球迷中,会踢足球的球迷其实并不多,(因为50岁以下的人没赶上大操场、胡同空地多的时代,加之没场地踢球或不允许踢球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而围棋棋迷大都会下围棋,并且业余高手众多。因此在中国懂围棋的人非常多。喜爱围棋的棋迷经常说到马晓春,而很少提及聂卫平、常昊。但说到马晓春时,棋迷大都是赞美、佩服有加后,摇头叹息,话语透着恨铁不成钢,然后又是一声叹息。棋迷眼中的马晓春,棋艺高超,得天独厚,为人清高孤傲,风流倜傥,一副江南才子气质。虽然马晓春口碑不错,但毕竟透出些许不刻苦不进取的意思。其实这纯属正常。因为至今,马晓春是中国围棋界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棋手,两个。除了俞斌夺得一个外,至今,包括聂卫平、常昊也没得过世界冠军。马晓春是中国围棋界最大的腕儿。但马晓春近两年好像淡出世界比赛,已远离最高水平的角逐。在常昊等年轻棋手一次次冲击世界冠军未果情况下,人们自然盼望马晓春能东山再起,重整河山。然而,马晓春还是我行我素,除了下几盘可输可赢的职业比赛,其他国际比赛,高挂免战牌。马晓春怎么了? 而对马晓春的报道少之又少,听接触过他的记者说,马晓春为人内向低调,不善言谈,很少接受记者采访。因此,广大棋迷对他既熟悉又陌生。加之他天马行空独往独来,马晓春好像是个神秘人物了。 既生瑜何生亮。正在马晓春大施“夭刀”之术——一马当先,在夺得两个世界冠军后,出了个“石佛”,成为他的克星。五次世界比赛决赛,马晓春都输给李昌镐。有一次,马晓春2比1领先时,主办方为了给李昌镐休整时间而推延比赛,致使马小又一次败北。要不是有李昌镐,马小起码能多得四五个世界冠军,那可是世界围棋第一人了。由此,马晓春消沉下去,虽有几次在半决赛中战胜依田、李昌镐,但终由于受过巨大挫折而不自信了。然而,马晓春不怨天尤人,不找客观,不说自己出昏招儿,而是沉默不语。怎么回事? 许多下围棋的人士说,要说历史上中国围棋有两个高人,一是吴清源大师,一个是马晓春,围棋境界高。常昊,为人好,刻苦,但其天赋有限,他的风格是前半盘老是跟你差不多,后半盘对方一旦出错,他就会把握住,可超一流高手不但不会出错反而胜在妙手上,如李昌镐、李世石。中国的马晓春和钱宇平的围棋天赋最高。 笔者认为,马晓春缺的是围棋之外的东西。其性格使然,他在围棋世界中的残酷胜负上超越不了自我。这与他自己生活经历有关。我是在北京老段府周围胡同中长大,吴清源先生在我们那地界儿走上围棋之路,当地流传很多有关吴清源小时候学棋、下棋的故事。对此,我还写过一篇散文。从吴清源和马晓春相比较中,我认为,之所以马晓春没达到吴清源大师的成就,其根本不同是:吴清源把围棋当做命,而马晓春把围棋当作棋。不知马晓春同意否?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