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项目上,有一个“中国结”——中国很早就达到了世界水平,拿过很多世界冠军和破过很多世界纪录,但却在连续三届冬奥会上痛失金牌!而且,中国短道速滑队本来应该成为中国体坛的又一支“梦之队”的,却坐视韩国人抢得先机、从而挥霍了历史机遇。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女子短道队用包揽四枚金牌才重新改写了历史。
突破 李琰和郭红茹
1988年,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短道速滑作为表演项目第一次亮相于冬奥会,李琰使中国短道速滑的历史再次从一个人开始改写——她获得了一块金牌两块铜牌,并且两次打破世界纪录。虽然这只是表演项目,但《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毕竟首次奏响在冬奥会的赛场上,第三次角逐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这一次终于没有空手而归。
李琰曾经回忆说:“那时候的确没有想到能拿金牌,我听教练喊还有两圈的时候,我想我怎么还是第一位?怎么还没有人超过我?那种感觉的确是不一样。但是我马上就想,不要想那么多了,那时候感觉胳膊也麻了腿也麻了,就是拼着命的咬牙,加频率、加频率、加频率,到最后一圈铃声响了还是第一位,那时候就觉得要更快点,直到竭尽全力冲过终点的时候,我才相信我是奥运会冠军。”
李琰创造历史之后,加拿大组委会出了一张宣传画——是系列的冬奥会宣传画之一,不是事先设计的,而是根据赛场上影响比较大的事件随时设计的——这是一张以李琰为主角的宣传画,一夜之间挂满了大街小巷,上面赫然有四个大字:神龙腾飞。
1989年,郭红茹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中国短道队速滑运动员。
饮恨 张艳梅
1994年2月,第17届冬奥会在素有“滑雪王国”之称的挪威利勒哈默尔举行——许多年前,挪威曾经是中国滑冰运动员的福地,他们曾经在这个充满冰雪风情的国度里取得过许多好成绩,因此这一次,中国短道速滑队希望能有一个人来扮演创造历史的角色,扮演第一人的角色。从实力上看,这第一人的角色非张艳梅莫属,她怀着在此一搏的心情,冲出了女子500米决赛的起跑线——
第一圈、张艳梅先发制人,将对手全部甩在身后;第二圈、张艳梅继续领先,对手难以逾越;第三圈、紧跟张艳梅的一位美国选手,开始试图超越张艳梅,一次没有成功、两次又没有成功,这位经验丰富的上届奥运会冠军显然已经明白,她不太可能仅仅凭借两条腿追上张艳梅,于是她伸出左手在张艳梅的右腿上巧妙地拉了一把,张艳梅踉跄了一下,勉强保持了平衡,眼睁睁地看着对手超过自己——她肯定没有想到:在这个靠两条腿取胜的项目里,她竟然输给了一只手!
领奖仪式上,张艳梅强忍住悲愤走上领奖台,那只手葬送了她苦苦追求的奥运冠军梦,她再也没有机会站到这个领奖台的最高一层了。虽然她在1991年和1993年都赢得了500米的世锦赛冠军。
那位美国运动员的名字叫卡•特纳!
张艳梅说:“这名美国运动员确实有实力夺取冠军,但她从第一轮的时候就开始犯规,当值的主裁判又特别偏袒她,决赛的时候她拽了我一下拿了冠军,这件事情当时在冬奥会属于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过问过这个事情,因为这个裁判特别不公正,导致好多国家上诉,要求取消这个裁判员的资格,或者是取消这名运动员的成绩……”
启迪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1994年冬奥会失利后,当时的国家体委果断地决定成立常设国家队,中国短道速滑队的“黄金一代”,多数都是在那个时候入队的,他们迎接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就是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
从一个人开始建立起希望,从一个人开始迸发出斗志,从一个人开始营造起信心,从一个人开始弘扬出精神——所有这些故事都是从一个人开始的,但是在这个时候,中国冰雪界的决策者意识到,比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一个集体。
时任短道速滑队领队的蓝立说:“通过1994年奥运会看,当时这种临时训练,是不能保证拿到奥运会金牌的,所以我们在哈尔滨开了个短道速滑项目的会议,取得了一个共识:一定要建立正式国家队!”
不过,这支国家队算得上是历史上规模最小的国家队了:男队只有两个人,李佳军和张洪波,他们实际上主要任务是给女队员当培练,女队当时是王春露、小杨阳,还有张冬香和大杨扬——六个运动员和一名教练员,这就是第一支常设国家队的全部人马……
在这批队员里,李佳军和小杨阳参加过1994年冬奥会。
1995年组建的这支国家队中,五名队员来自吉林,因此人们说,吉林有个冰上运动项目的明星工厂,绝大多数中国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是由这个明星工厂制造的。然而,吉林的明星工厂虽然为中国短道速滑制造出了最初那些最杰出的人物,但不包括后来那些最杰出的人物——1995年,当大杨扬进入国家队的时候,她是女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同时又是水平最低的,如果不是辛庆山顾全大局,不会有大杨扬的今天。
辛庆山后来说:“大杨扬来纯属巧合,当时说心里话,她是被照顾来的,如果按实力选拔她肯定来不了,我的想法是她来毕竟能代表黑龙江,国家队毕竟是全国的,就这样把她调来了,结果没想到,这样一个队员最后这么争气,成为后来那样的人物……”
长野 把梦想遗留在下个世纪
在辛庆山年复一年的叫喊声里,中国短道速滑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人,不断给中国的冰雪运动带来惊喜,但她们始终和奥运会冠军无缘,显然:比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一个集体,从一个人开始的梦想,必须由一个集体最终实现。
纵观我国短道速滑历史,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是由某个天才人物写下的,但是在奥运舞台上,每个天才人物曾经也都功亏一篑,最终没能实现突破。
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第一个冲击金牌的项目是女子3000米接力,枪响后王春露冲在第二位,两圈过后,中国队开始领先,在随后的20圈里,中国队一直排在第一位,按照预定计划缩小着与金牌的差距,最后时刻到了,实力最强的大杨扬肩负重任,可惜她在交接棒时没能控制住对手,被韩国选手抢得了先机。这块金牌中国队虽然丢得可惜,但比赛结束后,队员们的情绪并没有受到影响,命运还把握在她们自己手里。
第二个冲击金牌的项目是女子500米,一出发,小杨阳就和对手发生碰撞,险些跌倒在冰面上,而在500米比赛中屡创佳绩的王春露,则凭借起跑的优势,第一个冲出起跑线,但王春露的优势仅仅保持了两圈,就在一个弯道处被急于超越的对手绊倒,只好眼睁睁地看到金牌旁落。
第三个冲击金牌的女子1000米是中国队最有希望问鼎的项目,大小杨扬在决赛中的双双入围,更增加了中国选手的取胜机会,比赛开始后,她俩按照预定的战略密切配合,大杨扬一路领先冲向终点,但是在最后一刹那,韩国选手先出一脚,再次断送了中国选手的金牌梦。
对于中国短道速滑队来说,长野冬奥会写满了功败垂成和失之交臂,李佳军是中国队的队长,也是实力最强的男选手,在进入1000米决赛后,李佳军也是在比赛的大多数时间里处在领先地位,但是在最后冲刺关头,又是经验丰富的韩国人先出一刀,使李佳军在接力比赛之后再度饮恨。
长野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总共六个项目中获得五块银牌和一块铜牌,在显示出强大的实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格外的遗憾——他们只能将全部金色的梦想留给下一个世纪。
反思 滑得快和滑得慢
长野冬奥会失利之后,中国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首先是对自己实力的正确评价——从1994年到1998年,中国队四年当中才拿了六七个冠军,而大多数金牌属于韩国和加拿大,所以从整体实力而言,中国队并不出众。
其次是对项目规律的认识——当时中国队总是把训练和比赛混为一谈,训练中拿着秒表一掐,一看和世界纪录很接近,就觉得离奥运会金牌很近了,但实际上,训练中达到世界纪录的水平,是很容易的,秒表上的成绩只说明了具备了一定能力,并不说明其他任何东西。
第三是对临场发挥的考量——现在看来,中国短道速滑选手在历届冬奥会上的表现,只有长野冬奥会上表现得最正常,因为所有的项目都进入了前三名,而在其他几届冬奥会上,中国选手都在某个项目上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在这种反思中,时任冬季中心主任、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肖天还发表了一句名言:对于短道速滑这个项目来说,有时候滑得慢比滑得快还要重要!——“对这个项目的本质和规律,如果再不去清晰地剖析它,那你肯定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为我们不仅要懂得滑得快,还要学会怎么滑得慢,这就是短道速滑,而大道速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在短道速滑这个项目上,滑得慢比滑得快更难把握。”
集体 四朵金花的鼎盛时代
饮恨长野之后不久,中国队就在世界锦标赛上大获全胜,其中大杨扬成为引人注目的超级明星,第二次夺取了标志着这个项目最高成就的全能金牌,中国女队也由此进入全盛时期,1998年到2002年四年间,她们在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总决赛、世界团体锦标赛这几项大赛上,一共获得50多个世界冠军,其中大杨扬成为世界冰坛最显赫的明星,连续六次蝉联世界锦标赛全能冠军,获得世界冠军的数量超过李宁和邓亚萍的总和。
在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主力选手中,绝大多数来自吉林省,只有大杨扬是黑龙江人,从童年时代走向冰场,到少年时代脱颖而出,再到青年时代独领风骚,她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苦难和艰辛,十多年前,她的父亲因为车祸去世,使这个四口之家失去了栋梁,这几年来,大杨扬牢记父亲的嘱托,用一块块闪光的金牌告慰九泉下的亲人。
这一块块金牌,不仅仅是告慰一个九泉下的灵魂的,小杨阳和大杨扬一样,也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十几年来,这对同名同姓的小将,在世界赛场上并肩作战,不断取得出色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小杨阳获得世界冠军的数量在中国运动员中仅次于大杨扬,在当年的世界大赛上,人们最习以为常的场景,就是她俩同登领奖台。
此外,王春露和孙丹丹也是“四朵金花”的成员。
这就是盐湖城冬奥会前的故事背景:经过长达八年的荣辱与共,中国女队终于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在她们从一个人开始走世界的时候,故事的主题是人各有志,而当她们变成一个集体开始拥有世界的时候,故事的主题就变成了众志成城。
李佳军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李佳军这个名字,就可以串联起中国男子短道速滑的全部历史——
1997年,他成为中国短道速滑的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
1998年,李佳军和队友一起参加了长野冬奥会,他以不到0.1秒的差距输给韩国选手金东圣屈居亚军,随即率领全队获得了接力比赛的铜牌;
2002年冬奥会,李佳军卷土重来,再次以0.1秒的差距获得1500米比赛的银牌,又率领队友获得接力比赛的铜牌;而在1000米比赛中,李佳军演出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最惨烈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战,其精彩程度超过李小双1992年的自由体操金牌——他为了“零的突破”的梦想放弃了稳拿的银牌全力冲刺金牌,结果在超越阿波罗时和对手一起摔倒、并且绊倒了后面的加拿大选手特科特和韩国的安贤洙,结果,名列最后的布拉德布里获得金牌而李佳军则被取消名次;
2006年冬奥会,李佳军再次披挂上阵,在1500米比赛中获得铜牌。
四届奥运会,李佳军一共获得了五块奖牌,和大小杨扬同为获得冬奥会奖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李佳军的队友中,也有许多世界级名将——
安玉龙,1998年冬奥会获得男子500米比赛银牌,这是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选手获得的第一块奥运会奖牌;
冯凯,两次奥运会接力比赛的主力队员,曾经获得500米世界冠军;
除了安玉龙和冯凯之外,袁野和李野也都获得过冬奥会奖牌。
李佳军退役后,中国男队蜕化为世界二流水平,现在的主力队员是隋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