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功夫频道 > 2010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 > 功夫王新闻

比赛奖金低市场认可差 中国散打高手路在何方?

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沈操
2010年09月20日11:22

    搜狐体育讯 他们整日与拳套、沙袋、杠铃为伴,练就了一身肌肉,力壮如牛;他们的比赛拳拳到肉,踢、打、摔、拿样样精通,磨练出一身胆气,勇猛如龙。他们是中国散打运动员,在中国武术“内忧外患”的困境下,延续着中华武术格斗的命脉。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传统深厚,至今还没能发展出一套完备、简洁、固定的竞赛系统,这也大大限制了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播。缺少商业化的包装,武术市场尚不完善,武术产业链也不完整,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武术相关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运动员就业难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我们仍然希望从散打运动员职业规划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寻根问底。

  帕奎奥、梅威瑟等拳击名将的出场费动辄几千万美元,UFC、K-1运动员的出场费也是在几十万、百万美元之间,而中国散打运动员的出场费则显得十分寒碜。2002年散打王争霸赛运动员的出场费从500元到20000元不等,最终的散打王也只获得了30万元奖金。今年由圣方传动国际体育交流有限公司承办的“蓝带啤酒”2010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为“散打王中王”悬赏100万已经是国内散打比赛最高额的奖金。同样是血与汗的付出,天壤之别的奖金足以引发我们对散打运动员未来的思考。

  运动员端的是“青春的饭碗”,也是高风险职业。从小进入专业队训练,忽略系统的文化学习,从而导致文化短腿和技能空白。他们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散打,青春一过,退役后就是一张白纸,有伤病的甚至成了一张废纸。风华过后,所有运动员都要面临“二次就业”的人生的课题。“我怎么也没有想到,退役的那天就是我艰难生活的开始。”很多运动员都在退役后发出这样无奈的悲叹。

  目前,散打运动员退出拳台之后,大多数还是希望从事与武术相关的职业,因为武术几乎是他们唯一的谋生手段,当教练,或者开武馆,但是并不繁荣的武术市场很快就已经饱和。生活所迫,有人去当保镖,有人去当保安,也有人分流到其他行业,从此告别武术。大多数退役的运动员并没有因为散打而改变生活质量。那么散打到底给了他们什么?每天的辛苦训练最后又换来了什么?

  中国散打运动员路在何方?

  进军娱乐圈

  柳海龙作为当代中国散打的代表人物,当年以“柳氏披挂”闻名江湖。2000年获得“散打王”的称号。2009年在佛山带伤大败日本挑战者伊贺弘治后,在岁月和伤病面前,柳海龙选择退役。推广人徐睿为柳海龙计划了两条路线,一是继续在武学领域探索,争取更高的造诣,成为一代宗师;其二则是进入演艺圈。在这一问题上,柳海龙谦虚地表示:“不管将来走哪条路,都还需要重新学习。自己的选择要对得起所有向我看齐的运动员,对得起所有喜爱武术的人。”

  赛而优则学

  黄磊作为中国第一个散打在读研究生,选择了一条文武并重的路。然而,运动员入学深造在其它运动项目早已司空见惯,刘翔、丁俊晖及很多奥运冠军都选择进入高等学府弥补自己的文化短腿,为退役后的出路打基础。

  目前有着双重身份的黄磊,在拳台上他仍希望在世界杯、世锦赛、全运会上圆自己的冠军梦。谈到未来的规划,黄磊告诉记者:“毕业后我可能会当老师,像散打界知名专家教授朱瑞琪老师那样,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当然,我也希望退役后当教练,培养新的运动员。”

  前途暗淡 以“退”为进

  柳海龙、黄磊作为散打界的领军人物,未来尚且不明了,更何况大批无名的散打运动员。散打功夫王75公斤级四强之一魏守雷在不久前宣布退役,放弃了今年散打功夫王最后的争夺,让人唏嘘。曾经摘下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的“黄山书生”吕猛在散打功夫王第一阶段无缘四强后也宣布退役。那么多曾经在拳台上响赫一时的名字,都快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职业运动员是条新陈代谢很快的生产线。如果没有在短暂的职业生涯赚够“养老金”,那么在退役之后,运动员的生活就会变得拮据。但归根到底还不是钱的问题,钱总不是万能的,运动员不能依靠当运动员时候的所得坐吃山空。只有主动去适应退役后身份、角色的转换,做好与社会的接轨,学会安身立命的技能,才是长久之计。

(责任编辑:小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