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中超联赛 > 2011中超联赛第22轮 > 八方评论

上海青年报:想本土化,可谈何容易?

来源:上海《青年报》
2011年08月22日08:42

  □叶飞

  曾经,上海人是很乐于与外地人谈论申花队的,除了有联赛冠军、足协杯冠军。申花队还走出了无数颠覆外界对上海男人刻板印象的铁血男儿,比如徐根宝,比如范志毅,比如成耀东,还比如祁宏、吴承瑛……然而辉煌与“申花是上海的名片”这句名言一道只属于过去。如今的现实是,这支球队中的不少人都成为了靶子,他们的言行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拉出来,口诛笔伐一番。这究竟是怎么了?是他们真的很坏?还是有人总是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记录他们?

  朱骏接手申花后,球队去本土化的色彩越发明显,本赛季只有于涛这一个上海本土球员,算是绝对的主力。不用上海本土球员,实际上是比成绩更让外界觉得可以诟病朱骏的地方。杭州,这是离上海最近的一支中超球队所在城市,在这支球队中,倒是聚集了不少上海本土教练和球员,当年他们离开申花时,曾有人说,这是上海足球人才的严重流失。可是看看这支球队今年的联赛表现,由他们为主体组建的球队,却与以年轻球员组成的申花队成为了联赛中的一对难兄难弟。需要承认,他们的确为申花做出过贡献,他们的功劳不能抹杀,但同样不能忽略的是,在不讲情面只讲规律的职业足球领域,没有谁不可以被替代。

  如果我们还是坚持,申花队必须以本土球员为主体的建队理念,那么事实和未来会给我们一个响亮的耳光,在这座城市,让孩子弹钢琴,学英语,即使搞体育也是跳跳拉丁,打打网球,是大多数父母眼中小孩课外所应干的正当事。踢足球,在他们看来无异于自甘堕落。

  一个朱骏本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他欠申花的那个冠军,究竟什么时候兑现。尽管做大申花品牌,“哪里有市场,申花就去哪里”的发展道路没有错,但既然是尊重职业足球的规律,那么冠军、名教、球星,依然是职业俱乐部长久良性发展的原动力,外界并不奢望申花年年夺冠,但俱乐部的建设完全脱离成绩,显然无法得到更广范围内的认同。

  剩下一个问题留给我们自己思考,在只有一个朱骏支撑的大背景下,一味的去质疑他,甚至诋毁他,喊他滚,是不是就能给申花带来积极的变化;当戴琳、王大雷、冯仁亮、吴曦等外地球员成为申花主力构架已是事实,一味的去恶搞他们,放大他们的缺点,不给他们必要的认同感,这样做是否可以换来一批比他们实力更好的上海本土球员?

  如果我们真的爱申花并且相信,申花的生命力将超越我们的年纪,如同我们的血脉那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那么在申花处于历史最低谷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必要帮帮申花。

()
 我来为新闻纠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