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苦苦等待进中超的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最终未能如愿,积极寻求的“证据”也未被足协认可,试图上兵伐谋或是打“口水仗”不战而胜的刘玉明,现在只剩下足协的空头安慰、辽足的怨恨以及众多俱乐部的戒备。不过,足协最终选择“穷光蛋”的辽足进入中超,而没有让“什么都好”的亚泰“替补”,据说有三种传言。 一是恩怨说。 几位自称是“接近高层圈子”的人曾在私下多次表明这样的观点:由于当年长春亚泰俱乐部曾告过足协,使足协的权威受到严重侵害,因此亚泰进中超几近天方夜谭。 这种说法可能让足协最不爱听,因为足协始终认为自己是大度的、公平的,不管他们的很多举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足协的自我感觉是好的。当年足协下定决心开出了新中国足球史上的最大罚单,处理了“甲B五鼠”,亚泰虽获甲B亚军,但还是没有进入甲A。此后,亚泰老总刘玉明便开始了频频出招,“软硬兼施”,在无法改变使足协收回成命的情况下,将足协告上法庭。虽然最终法庭没有受理,但让足协在体育圈里很没有面子。这就是恩怨说的主要情节。 应当说这次事件后,足协对亚泰施议了怀柔政策,甚至阎世铎也给足了亚泰面子,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扬亚泰的软硬件,又在“适当时机”,把亚泰当成中超的“第一替补”。不过,持恩怨说的人士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第一替补”是对甲A俱乐部的“威胁”,肯定是一个吃不着葡萄的苦主儿。“证据”有三,第一,中超的宣布时间太长,不合格的俱乐部有足够的时间去“合格”;第二,上个月举行的摘牌会顺序已经表明,不然亚泰进中超不是吃了人员上的亏了吗?第三,就是足协对足球类报纸的“旗舰”足球报的“封杀”。在此之前足协头头的音容笑貌几乎每每出现在该报上,这么一个“御用”报纸的一篇文章,说了足协不爱听的话就惨遭“封杀”,能说足协大度吗?亚泰俱乐部告过足协,真的没有后遗症吗? 二是失控说。 据说此次足协选定哪支球队进中超,都是有根有据的。为了避免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许多数据的认定都是“要害部门”出证明的,足协的权利无非是“汇总”罢了,所以有人士认为,中超问题上的透明度很高,足协几近“失控”。意思是说,足协再希望你亚泰进入,没有“证明”也是白搭。 亚泰欲进中超,可谓颇费思量。先前提“扩军”,后来找证据,当然还有一些人揭发健力宝系涉足辽足的说法为他们“打气”,但最终一无所获。实际上,亚泰的软硬件可能都符合中超的标准,外部条件和足协的口气也有利,但就是出身不好,甲B的出身似乎有些“卑贱”。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甲A没有俱乐部倒下,便没有亚泰站起来。 三是等待说。 据报道,刘玉明在足协“蹲点”等中超失望而去时,郎效农表示:希望亚泰能够取得今年中甲联赛的冠军,顺利晋级中超联赛。老郎本一句明显的客套话,现在又被人抓住,猜测是不是足协有了内定?中超元年会不会出现有利于亚泰的“官哨”?不要觉得说者无聊,实际是中国足坛怪事太多。足协办的许多事情还真不好解释;足协不知道的事情,“地球人”可能都知道了,前不久有关部门对现代队张帅的处理决定,就是一个明证。 一般规律上说,没有哪一支球队可以说自己铁定晋级,即使是当年甲A下嫁甲B的球队,大多也失了“明年打回甲A”的言,事实上,郎效农的客套话外人不信,甚至连刘玉明自己也不信。18支中甲乱打一气,凭什么亚泰就能胜出? 中超的蛋糕似乎已经被瓜分完毕,足协有关中超的公正性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对恩怨说、失控说和等待说倒是应当有了说法。恩怨说是小人之心;失控说糊涂人之语;等待说是空头支票。不知事实是不是这样。(搜狐体育专栏作家夏智强)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