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4日,第十一届全运会艺术体操预选赛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辽宁的优势项目,此次参赛的辽宁队员,在一开场便有不俗表现,无论是在五人圈,还是在三绳两带的比赛中,姑娘们对整套动作的把握和在表现力上的发挥都堪称完美,动作完成干净利落,对一些细节技巧上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
预选赛正常发挥 全运会尚难预测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艺术体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从此前的第三位,提升至第二,如此,也让艺术体操这一项目受到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无论从成绩方面、美女队员还是艺术体操本身的可观赏性而言,这一项目都无愧于体育项目中“最美”之称。
辽宁艺术体操的强势程度,达到可以在北京奥运夺银的六名选手中,充占四人名额的程度,那么,在此次上海的锦标赛,乃至于10月的全运会中,辽宁队的表现是否会有新一轮的突破?
对此,昨日辽宁省体育局知情人士透露,在此次预选赛中,辽宁队队员都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但对于在接下来的全运会上是否会有所作为,这还很难预测。
最美体育不会面临“青黄不接”
有消息称,在此次的上海全运会预选赛上,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的看台上冷冷清清,除了记者、队员和他们的亲友,几乎没有什么观众,整个场馆空了一大半。
那么艺术体操的关注度真的达到这种“空落落”的程度了吗?而中国的艺术体操是否又果真面临“青黄不接”的境地?
“通常,在国外比赛的时候,场馆都是座无虚席的,人非常多。 ”该人士表示,文化差异是主要原因,毕竟这项运动作为竞赛项目是源自俄罗斯的。
而对于艺术体操人才“断档”一说,该人士则表示,事实并非如此,对于辽宁来说,学艺术体操的孩子并不占少数,其他省份也是如此,而之所以说是“青黄不接”很可能是这一项目对学苗的选拔要求非常之高的缘故。“艺术体操的选拔条件要求是非常苛刻的,比舞蹈的要求还要高。 ”
那么这种对学苗高要求的运动,是否塑造一个人才需要耗费比其他运动更多的辛苦与精力呢?该人士表示,只要学苗看准了,年龄够小,吃得起苦,其他的都不成问题,“基本上被选上的孩子大多数都坚持了下来。 ”
记者 顾珍妮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