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单磊 邹大鹏 在11日进行的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北京大学的20岁的赵冉以1小时04分28秒的成绩为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赢得第一枚田径金牌。4年前在土耳其伊兹密尔大运会上,清华大学的胡凯赢得男子100米金牌,“眼睛飞人”书写了第一个纯粹由学校培养的世界冠军的神话。
4年后的今天,赵冉续写了这个神话,又一个冠军的诞生为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赵冉7岁时开始练习跑步。因为他身体瘦弱,经常发烧感冒,当时北京颐和园小学的老师李岩就让他在寒暑假练习跑步,为的是让他有个好身体。起步条件比较差的赵冉一直没有什么好成绩,但他很有毅力,每个寒暑假都一次不落地跟着李岩训练。直到六年级,他才在海淀区运动会1500米上跑了个第九,这个成绩当时没有任何专业队愿意要他。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跑步是很枯燥的运动,但赵冉却非常喜爱这项运动。到了初中他还是凭着自己的爱好坚持训练。这份恒心终于在初二时有了回报,曾进行过专业马拉松训练的战东林教练看上了他,开始系统地对他进行培养。直到现在,在大兴一中任职的战东林还是赵冉的教练,每个周末他都在战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到了初三,赵冉终于在1500米上跑出了4分14秒的成绩,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称号,但这个成绩在专业队看来还是不入流。高中时赵冉申请去了大兴一中,就是想继续在战东林的指导下跑下去。经过专业的培训,赵冉的天赋逐渐被开发出来。他先后在北京市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1500米和3000米冠军,并最终被北京大学看上。2007年,他成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学生。
上了大学,赵冉终于可以选择距离更长的5000米和10000米项目进行训练。“我知道我自己距离越长越有优势,中学时没有设置这么长距离的项目,所以上了大学我立刻就转到万米跑训练,”赵冉说。每周一至五没有课的时候,赵冉就在北大自己训练,每天平均跑20公里,大约训练4小时;周末他就到大兴一中和战教练一起练。
长距离项目让赵冉如鱼得水,他在2008年4月份参加了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那是他第一次参加这么长距离的比赛,结果去了就拿到冠军,成绩是1小时02分57秒,这个成绩比大运会纪录还快35秒。之后赵冉连续参加了上海马拉松赛、北京室内田径赛等多次赛事,成绩也越来越好,终于获得了参加本次大运会的机会。
谈到未来的计划,赵冉说:“我现在还没有成为专业运动员的想法,我想继续读书。在北大我平均成绩在80分左右,从来没有挂科(不及格)过,所以我想考研。如果读完研究生的时候我还能跑的话,我会考虑转为专业长跑运动员。”
赵冉的成功证明胡凯现象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学校体育已经开始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赵冉和胡凯这样的运动员越多,就越能发挥大学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功能,充分体现体育回归教育的本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