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不是艾滋病的解药
《Page 2》 LZ·贾德森
看到朋友发给我的邮件,一时有些缓不过神来:原来,约翰逊已经50岁了。
坐在办公室里,忍不住和同事们感叹起来。几乎所有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停顿了一下。那一刻,也许他们的思绪也飘回了那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1980年代,毕竟那是属于这位篮球魔术师和我们共同的记忆。有时候,当你过于熟悉某一样东西,它就会变得习以为常。如今,很多人对于艾滋病的态度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恐慌,甚至已经不会将“HIV”或是“AIDS”这几个简单的字母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为约翰逊不仅活着,而且始终以活力健康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场合。他精力充沛、能言善道,咧开大嘴的笑容根本不会让人联想到痛苦而又可怕的不治之症。
如果说,曾经将艾滋病与死亡画上等号是一种错误,那么现在因为约翰逊这一特例又变得盲目乐观何尝不是重蹈覆辙?每一次,当我们听到某一位球员或是教练牵扯进一桩私生子的绯闻,我们是否想过问题根本就不是花心、不负责这么简单,因为这样的行为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大牌球星有的是资本到处留情,而那些妄想着一夜致富的年轻姑娘则乐意排起长队玩一把危险游戏。
换言之,约翰逊的50岁、60岁甚至是70岁终究不能成为艾滋病的解药。无论何时何地,他的HIV化验单始终是阳性。约翰逊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坚持确实令人敬仰,可这永远都无法等同于治愈。
[上一页] [1] [2] [3] [4] [5]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