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运动员更快更好地睡觉休息?”这个看似有些小儿科的问题,被写成文字,出现在上海体操队全运备战的一本小册子里。
上海体操运动中心主任沈利龙的案头,总是摆放着这样一本小册子。昨天,等全运会体操比赛结束,记者在他下榻的房间,终于一睹这份绝密“宝典”的真容。
这是上海体操队为备战全运会决赛,在一个月前制定的一本《夺金预案》。翻开第一页,就让人大吃一惊。8月10日,上海女队曾在长宁体操中心组织过一次模拟实战演练,运动员以临战状态上阵,教练员则吹毛求疵为其打分,最后的总分为171.725。而决赛当晚,上海队的夺冠成绩是171.750分。“准吧?你看,这时间早了一个月,只比现在少打了0.025分。”沈利龙乐呵呵地说,“上赛场前,我们心中有底呀。”
《夺金预案》整整长达23页。一个月的最后备战期里,队伍需要考虑的问题,几乎全在其中。训练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赛场保障,事无巨细;中心领导、教练、队员乃至队医,每个人的职责和工作重点清清楚楚;不仅有对自身表现的打分,也有对主要对手广东队、浙江队的详细分析。
翻完整个《预案》,又不得不为它的细致啧啧称赞。每一名参赛队员,都有一个小档案。每周乃至每天的训练安排,一目了然。甚至连两周一次的思想工作会的主题,都清清楚楚。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上海体操女队能够在巨大的压力下,最后一刻成功翻盘,真不是“蒙”的。
训练之余,队员们常被组织一起看影片,既是学习,也是放松。沈利龙着力推荐的是电视剧《亮剑》,“我们就是需要这种亮剑精神,关键时刻冲得上。”可《亮剑》太长了,看完很费时间,怎么办?“就看第1集,还有第50集,剩下的自己体会。”
上海队的“手段”还有很多。出征济南之前,沈利龙特意带领全体队员做了一次特殊的体验:登环球金融中心、坐磁浮列车。“让队员们亲身体会一下上海的高度、上海的速度,他们会更自信、更大气!”
功夫在场外。冠军,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记者 关尹(本报济南今日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