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足球圈冒出的几组数字令人瞠目。一是香港富豪杨嘉诚出资1.51亿英镑(相当于16.6亿人民币)收购英超伯明翰俱乐部94%的股份;二是阿尔巴尼亚石油大亨塔奇开出7亿欧元(相当于70.7亿人民币)有意购买AC米兰俱乐部;三是皇家马德里开出6000万人民币出场费,作为陪中国国家队热身的条件。
之所以说令人瞠目,是因为对于中国足球而言,这都是些可望不可即的天文数字。现如今收购中下游中超俱乐部,花费顶多在两三千万人民币左右;中超16支球队全年票房加在一起,实打实未必能超过6000万;而中国足协2007年用于全国青少年足球竞赛的总费用是200万元,6000万可以养活中国青少年足球30年……一句话,和足球产业欣欣向荣的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足球的价值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是中国足球不值钱吗?倒也未必,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足协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抑制了资本在足球市场的流通,导致死水一潭。关心深圳足球的人或许记得,当年有一家名为威尼斯人的境外公司,有意出巨资收购深足,却莫名其妙被叫停,原因据说是“太敏感”——这实在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名词。而就在去年,英超运营公司曾提出一揽子收购方案,希望成立一家独立的公司运作中超联赛,结果当然是无疾而终。
自己做不好,却又不让别人进入,这是典型的武大郎开店心态。大量欧美联赛,我们会发现,越是无条件开放,就越能风生水起。英超20家俱乐部,现在有一半被外资收购控股了,英超联赛照样是世界第一联赛。英超外援政策全世界最宽松,甚至有球队上场的11人全是外援,英格兰队水平如何?
这儿限制,那儿限制,中超能搞好倒怪了。
现如今,NBA、意甲、西甲等全都刮起了猛烈的外资收购风,频爆出大单交易。可叹中国足球,号称职业化16年,只能看着别人家制造的天文数字流口水。何时才能放弃封关自守,真正门户开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