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足坛“扫赌打假反腐”行动一直没有完结,新赛季中超联赛究竟能否按计划在3月20日开打,目前仍是一个疑问。这些年来一直“有价无市”的中超转会市场,由于投资人纷纷捂紧荷包、谨慎面对困局,虽然已是2月,市场成交量仍呈现极度萎缩状。但就在昨天,天津泰达宣布将杨君、谭望嵩、韩燕鸣三人挂牌,随后传出天津队再度重启与上海申花的“打包换人”计划。这一涉及多名国脚的大手笔,实质上仅是目前中超球员转会方式的一个典型,目前的中超转会很流行这种方式。
“9人交易”甚嚣尘上
关于两家俱乐部酝酿一笔涉及9名国脚大交易的说法就一直甚嚣尘上:申花以杜威、郜林、孙吉、孙祥外加毛剑卿换来天津曹阳、谭望嵩、杨君和韩燕鸣。交易双方有一个共同点:天津四名球员参与罢训、与俱乐部高层交恶;申花几名球员也为俱乐部所不容。尽管所涉及的球员大多都是当打国脚,但他们要求转会的愿望都很强烈。不过随着申花方面最感兴趣的蒿俊闵签约沙尔克04,参与罢训的“带头大哥”曹阳被泰达成功“招安”并挽留,这份类似NBA交易性质的转会暂时搁浅。不过,泰达方面昨天正式挂牌三名主力后,还提供了王新欣和吴伟安这两个筹码,一桩快要夭折的超级交易顿时峰回路转。
近期接触取得进展
尽管失去了申花最感兴趣的蒿俊闵和队长曹阳,但重新捆绑进了标王王新欣和边缘国脚吴伟安,还是让泰达的这份转会清单变得颇具震撼力。据申花俱乐部官员透露,目前泰达和申花已经就双方球员互换进行了接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泰达方面已经向吉祥兄弟的经纪人正式报价,泰达竞训部部长柳达也与申花俱乐部执行董事许文星进行了密会。目前双方谈判的分歧可能就在这份打包转会将包括哪些球员上。另外的变数是,双方球员是否愿意选择对方。比如王新欣的目标是河南建业,而一些申花球员在没有得到对方高额的薪资包票之前,也都表示不太愿意离开上海。
交换方式颇受青睐
无论如何,这一被申花老板朱骏称为“很有创意”的交换方式,目前在中超似乎很流行。很多俱乐部都认为,这样的办法可以减少双方过多的讨价还价,最后因为价钱谈不成而鸡飞蛋打,“只要身价大概匹配,或者说都是国脚,双方就可以商量交换,其中可以采用补偿部分现金的方式达到平衡。”在中超,必须靠真金白银的转会越来越少,有潜质但又打不上球的年轻球员一般都选择租借,而以球员换球员的方式虽然到目前为止成功案例不多,但却已悄悄时兴起来。2月12日,新赛季中超国内球员转会就将截止,这起中国联赛历史上涉及大牌球员最多的一次交易能否成功,值得关注。
关注
球员交换牵出派系之说
中国足坛的怪现象很多,同样是大牌球员,同样是国脚,有人是炙手可热,有人却是烫手山芋。如今,津沪一帮正值当打之年的正牌国脚,却面临集体交换的命运,一不小心甚至还可能成为交易过程的添头。为什么这些大牌球员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
按照一些圈内人士的说法,俱乐部选内援并不完全“择优录取”,首先看的是“派系”。一般某个教练去某俱乐部当主帅,都会带去几个他的人,比如沈祥福2007年去广药上任,他带去了国奥超白金一代的四名球员。如今,两个正协商“换人”的俱乐部,哈恩和布拉泽维奇双双履新,在个别位置上,肯定倾向于使用“自己人”,一些大牌自然遭到排挤。此外,有些大牌球员因为自身的名气和实力,在球队中逐渐形成帮派,俱乐部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必须牺牲个别大牌。
自从朱骏入主申花之后,“交换球员”这一招已经屡试不爽,其交易对象总锁定一家俱乐部——深圳队。外界纷纷猜测,这支上赛季依靠申花中期转会的几名“内援”保级成功的球队,是否与前者存在某种“关联”关系。对此深足老总万宏伟的回答是:“两家俱乐部关系不错,但没有关联。”
案例
成都谢菲联两度酝酿换人
泰达昨天在转会市场挥出重拳,此前在国内转会市场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的成都谢菲联也因此受益。据悉,双方昨天正式就后卫李洪洋转会成足一事达成协议,这名25岁的前国青球员已来到球队报到。上赛季,他曾在中期转会时被租借到成足,虽然上场机会不多,但对于目前急缺后卫的成足来说,算是增加了一定的“安全系数”。
值得一提的是,成足此前也曾在国内转会市场上采用过交换球员的办法。先是计划用汪嵩交换重庆力帆的中场主力黄希扬,后来又传出刘成与长沙金德门将宋振渝互换的消息,结果两次交易都未能成功。“有的是对方俱乐部答应但主教练不同意,有的是对方认为交换价值不太对等,他们要价实在太高。”成足方面表示,“但这不失为一个办法。”至于目前在成足试训的前国脚肖战波,成足教练组表示仍需进一步观察。外援方面,俱乐部在首批引援计划失败之后,如今又选中了几名巴西球员和一名澳大利亚球员。目前,成足是所有16支中超球队中惟一还没有参加YOYO体测的球队,也一直未进行系统的阵容磨合和技战术训练。
危局之下的权宜之计
中超国内球员转会截止日下周就到,但依旧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广州给徐亮标价500万元,没想到财大气粗的国安只还个80万元。这生意怎么做?但如果因为国内转会高墙壁垒就“老死不相往来”也不是办法,哥几个毕竟还要玩足球。这不,用“人换人”的办法,说不定能行。中国足协刚公布不久的转会新政策实际上就是告诉大家,俱乐部在国内转会中具有直接决定权。只要像朱老板说的那样能保证交易公平,也省去讨价还价的麻烦,那球员转会市场可能会热闹一点。津沪酝酿的乾坤大挪移已呼之欲出,说不定这样的个案对今后的球队经营都会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NBA的球员交换是严格按照球员合同以及联盟工资帽水平来,但在中超,这与球员合同没有多少关系。也就是说,中超主要是靠双方俱乐部自己定规则,球员的利益不一定得到保证。也难怪,中超不是一个职业联盟,以球员转会为例,既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实行自由转会制度,也实在拿不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办法来。当然,两者也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比如有时候,NBA交换的球员并不一定是球队战术环节所需要的,主要是俱乐部出于腾空球队薪金上限的考虑。中超很多情况也属于非战术性“换人”范畴。
这样的交换,已经凸现中超在一片飘摇之中的再度冷落。投资人的信心,已随着自上而下的“打假扫赌反腐”行动而变得尤其脆弱。每家俱乐部的目标和现状不一样,但观望的态度和忐忑的心情是差不多的。这样的背景下中超市场必然萎缩,卖方准备高价“套现”,买家却使劲捂紧钱包,因此才出现了“人换人”这一变通模式。这可以被视为是市场环境下足球投资人规避风险的权宜之计。当年意甲赤字重重,很多俱乐部就曾靠交换球员来为球员身价“造假”,玩起经营假盈利的把戏。明年门槛资格“严审”之前,中超千万别再炮制那一幕“阳光下的丑闻”。
本组稿件由记者 黄一可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