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底,一份手写的报告开启了中国大众健身的序幕。回首广播体操近60年来走过的足迹,几乎成为每个人成长路上的珍贵记忆。报告的作者叫杨烈,当时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秘书。那时候,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一无场地,二无器械,全北京只有1937年修建的一座正规体育场。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这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据北京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参加广播体操的人数达到104.8万人,以工人和学生最为踊跃。
1954年7月,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从动作图解上可以看出,第二套操的运动量比第一套大一些,并适量增加了下肢的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
1957年,第三套广播体操推出后,来访的前苏联诗人吉洪诺夫在诗中写道:“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小巷大街,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
1963年,广播音乐里高亢的男声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这套操除了运动量进一步加大外,动作也更加强调新颖和优美,还首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本。
1971年9月1日,第五套广播体操颁布了。激昂雄壮的小号声,伴随着清脆嘹亮的男声:“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现在开始做广播体操……”
1979年前后,广播体操再度迎来热潮。当时法国、埃及、伊朗的考察团看到成千上万的人步调一致地做广播体操,他们被感动了,称广播体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体育”。
1981年9月1日,第六套广播体操与公众见面。它是在分析综合前五套广播体操的基础之上,以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中等运动量、适当提高动作难度等为原则编制的,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对做操的兴趣。
尔后,迪斯科、健美操与传统的太极拳、武术等蓬勃开展,使得人民群众健身活动日益丰富。为了重新唤起群众对广播操的热情,国家体委决定编一套“难、新、美、全”的新操。1990年5月8日,我国推出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著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但根据后来的调查,人们普遍反映第七套广播体操的动作难度较大,动作数量多,音乐也不太理想,不便于学习和掌握。
1997年4月29日第八套广播体操顺利推出,遵循了编操的新思路,即在从事某些体育活动时,广播体操可能仅仅能够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应该是比较好学的,谁都能学会的。然而,随着人们可以选择的健身方式越来越多,第八套之后,我国再也没有组织创编过全国性的广播体操。
“每一套操的出炉都要花上很长时间。”年过80岁的从明礼经历了第一套至第八套广播体操的编辑和出版。他表示,每套操都是由好几套不同方案汇总形成,有时候还要到工厂推广试验,吸收意见。他说,北京上世纪60年代还曾经推广过10套生产操,包括纺织工人操、钢铁工人操、售货员操等。
半个多世纪岁月更迭,不变的是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广播体操并未被彻底遗忘。如今在公园里,在广场上,在楼前屋后,看到晨起锻炼的人们,伸伸胳膊扭扭腰的动作,都依稀可见各套广播体操动作的原型。新华社
新闻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的身体素质不甚理想,工间(前)操成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从1951年起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至今,大约每隔几年,我国都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国民体质的变化更新一次。然而,随着非公经济的大量涌现、连续性生产行业的增多以及健身方式的多元化,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锻炼模式逐渐遭到冷落。本月9日,北京开始恢复广播体操,每天10时和15时,一家广播频率恢复工间(前)操的广播时段,连续播放第八套广播体操两次,时长为8分钟左右。据了解,此举旨在进一步活跃群众的体育生活,维护他们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