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体育
阿迪达斯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中超联赛 > 中超热点

剖析三大球困境:联赛惨成陪衬 中超只是伪职业

来源:北京晚报
2010年11月28日15:21

  培养体制面临困境

  联赛水平下降,动摇了三大球的根基。举国体制有它的优越性,但在市场化和职业化盛行的世界三大球体坛,我们遇到了矛盾。

  举国体制对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短时间内让一个事物迅速成长的确有效。但对于需要有漫长的培养周期的集体项目而言,并不适应。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蹦床、举重等项目,比较适合举国体制,认准了好苗子,在几个点上突破,这枚奥运会金牌就肯定属于自己了。于是很多省市就把三大球砍掉,把资金投入到类似于竞走这样的小项目上,因为它容易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容易体现政绩。

  三大球则完全不同,它需要国内众多队伍作支撑,形成一个强大的基座,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而且真正能进入国家队的球员却很少。三大球运动员整体上待遇偏低,大多数孩子要进体校,一旦培养不出来,就得重新受教育和找工作。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们不可能没有担忧。就拿女足运动员来说,现在有的一个月才600多元,说实话这根本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看到这些球员的生存状况,谁还愿意让孩子练三大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