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队委会规则
即使再没有想象力的人,读到上一章节的内容,对于绿城集团的困境都能够体会到一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队委会产生了。
队委会一共有七人,依次是杜威、汪嵩、孙吉、吴伟、矫喆、姜波和曹轩,这七人中,后卫线球员占了大多数,杜威、孙吉、矫喆、吴伟和曹轩本赛季均是以后卫身份出场,按照最初制订的分工:杜威和孙吉负责战术以及训练内容;在吴金贵刚刚下课的10月15日至18日间,在训练中完成主教练指挥任务的是汪嵩和矫喆;姜波和曹轩基本上随队训练,姜波训练自己和替补门将顾超;吴伟任务不明。这就是绿城队委会最初的分工;而关于球员上场名单这种类型的决议中,需在队委会内进行投票表决,得到支持多的决议通过,这个明确的分工,仅仅维持了一周。
10月22日,杭州绿城做客成都,他们以0-2负于成都谢联,关于队委会的分工又有了另外一种说法:在与成都一役中,杜威和孙吉要求郑科伟担任后腰,但郑科伟的表现不佳,而在队委会的赛前决议中,只有杜威与孙吉两人赞成郑科伟出场,其余五人均投了反对票。但因为分工的不同——杜威和孙吉是负责战术以及训练内容的,因此队委会执行的所谓少数服从多数的普世规则立即转化为中国特色,即多数服从少数。杜威和孙吉的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郑科伟首发。
郑科伟表现不佳,赛后郑科伟事件成为导火索,浙江本地媒体甚至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即然杜威和孙吉的决定应对球队的失利负有责任,那么下一场比赛,队委会的指挥权——其实是人事安排权,将由队委会的其他人执行,杜威和孙吉不再具有使用该权力的资格。
队委会的确是一个笑话,按照浙江媒体的报道,在浙蓉战中,少数服从多数这一普世规则被推翻后,就表明队委会实行的规则不是一个公平的规则;顶着“创新、平等、民主”的旗帜所成立的队委会,依旧在宋卫平个人制订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着特有的程序;在队委会中,杜威始终具有决定权,即然如此,另外六人的作用就不存在了。这种队委会,不过形成了一个谁都不需要负责,谁又都有权利做决定的体制。
不论宋卫平的最初目标是什么,杭州绿城的队委会的出现即不具有开创性,亦不具有合理性,队委会的存在只不过为中国足球增添了一个注脚:他们是大笑话中的一个可爱的、带有反讽意谓的小笑话;他们注定有一天将成为反面的教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