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 > 综合体育 > 功夫频道|武术|散打 > 散打动态 > 上官鹏飞不幸离世

散打运动员上官鹏飞的生前身后 震惊中国体育界

2012年01月13日11:34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文龙
上官鹏飞的去世有可能给散打运动带来某些改变。
上官鹏飞的去世有可能给散打运动带来某些改变。


  ■深度

  •散打比赛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唯一的致死案例震惊了整个中国体育界

  •和惯常思维定势不同,记者采访发现,正规散打比赛运动防护“缺位”的说法并不成立

  •从事散打的运动员和操盘手中均已有人赚到第一桶金,万一竞技体育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失衡,脆弱的生命将何去何从?

  ●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李文龙 实习生 江皓

  上官鹏飞死了。2011年10月31日,他打了生命中最后的一场比赛。在海口举行的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的半决赛上,这名23岁的河南散打运动员被对手崔飞的出拳击中后倒地昏迷,前者随即完全失去知觉被火速送医院抢救。40多天后的12月12日,上官鹏飞被宣布死亡。

  在搏击赛场上,被直接击倒输掉比赛叫做“KO”。但这一次,被“KO”的是上官鹏飞的人生。

  对垒·现场

  有资深专家指出一次侧面击打并不足以致命,有广东队教练觉得有可能是伤势累积的结果

  在现场和收看电视转播的观众都看到,上官鹏飞在对手崔飞最后一轮的进攻中已经处于守势,崔飞的拳头从侧面打到了他的脖子和后脑的部位。随后上官就完全失去了知觉,倒在了擂台上。在随后的40多天时间里,他再也没有醒过来,直至去世。

  没有迹象直接表明,上官就是被那一记摆拳直接打死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人的生理中枢的主要部位,后脑勺对应的下丘脑部位受击打的后果,肯定比其他部位受到击打要严重得多。”有着20多年运动创伤治疗经验的广东体育医院副院长陈清介绍说,从医学角度上说,下丘脑部位是一个受到击打后容易受损的部位,只要速度和力度都足够,以专业运动员的力量,一拳致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广东散打队主教练夏卫中更倾向于认为,悲剧的发生是一次伤势累积的结果。因为照崔飞的出拳看,那一次击打并不足以致命。“崔飞的出手手法在大级别的比赛中是很常见的,而且从力学角度看,(对上官鹏飞的伤害)也不是最重的。”夏卫中说。

  陈清也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种可能性。“人体在长期受击打后,内部组织或者细胞受到重击以后发生病变,有可能诱发严重的后果。散打运动员的一次出拳,力量从一百磅到几百磅不等,对人身的击打只是加速了这种可怕后果的到来而已。”他说,散打运动员长期训练中,一定有抗击打的训练,但是训练中细微的损伤是没有症状的,因此不一定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辨析·现状

  运动防护的意识和措施逐年有加强,因此这一30多年来唯一的致死事件震惊武林

  上官鹏飞事件,震惊了整个武术界乃至体育界。这当然是因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远逝,但也是因为,这是散打比赛在国内的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的首例致死事件。“在竞技运动中致死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尤其在近10年以来几乎是绝无仅有,”广东体育医院副院长陈清说。即使是从国外的经验看,散打、拳击等泛搏击类运动,致命的事件也非常少见。在竞技体育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的广东,运动员对抗水平之高、竞争之激烈自不待言,但在近10年以来也没发生过重大运动创伤事件。即使是颈椎受损这类较为严重的事件,近5年也已经绝迹。

  “现在对运动员保护的意识,有越来越加强的趋势,对运动员、教练员的运动防护宣教都是反复进行的,”陈清介绍说,一方面运动防护本身就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每场正规比赛都会有专人担任医务监督,一是负责检测场地、评估对运动员的伤害可能性然后进行纠正,二是根据运动员受伤的几率加强防护,有老伤的就肯定要求佩戴护具或支持带。

  带队打了中泰比赛的广东散打队主教练夏卫中告诉记者,只要是经过国家正式批准备案的比赛,一般而言都有来自三大块的保障:国家对注册运动员的常规竞训保障,承办比赛的公司购买的商业保险,以及专门保障运动员重大伤病权益的中华体育基金会。所以,即使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除了报销药费以外,还会有相应的补贴。

  以12月17日在佛山举行中泰功夫王争霸赛为例,赛前会对选手们做一个正常的身体检查,项目包括脑电图、脉搏、血压、肌肉系统、骨骼系统、韧带等身体检查。主办方还提前联系了佛山市中医院的床位和医生,以防万一。

  亲历·拳手

  即使是最顶级的拳手,在比赛时也不会过多专注自己或对手受伤与否

  接到南方日报记者的电话时,柳海龙正在去观摩一场散打比赛的路上。这位以绝招“柳腿劈挂”成名的前散打功夫王说,自己听到上官鹏飞的噩耗时非常错愕、悲痛,他把这一不幸事件形容为“超常规”。

  在柳海龙看来,搏击对打类的训练、比赛受点伤是很正常的,通常会出现肌肉、韧带、骨骼受伤,但很少受严重伤害,都是小伤小病的累积。散打比赛的规则和拳击相类似,通过点数获胜同样能达到夺标的目的,所以搏击擂台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些影视作品中“以死相搏”的惨烈场面。在柳海龙的记忆中,自己最严重的一次受伤居然是2007年的一次队内训练,当时他的左前臂尺骨被队友撞裂,打进了六枚钢钉,歇了好几个月。

  相反在正式比赛中这种受伤的几率反而并不高。他最记得,自己和对手对打最狠的比赛,是2003年在北京和绰号“铁虎”、世界自由搏击冠军埃德瓦多的比赛,对手不仅承受力超强,连中自己几下高鞭腿却好像没事人一样,而且进攻能力超强,“那家伙的拳脚真重,又狠又准!”

  台下的人看散打,拳拳到肉的感觉让人震撼甚至恐惧。在台上的人,他们在擂台上把活蹦乱跳的对手打倒,到底是什么感觉?柳海龙似乎一下子被问懵了,他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柳海龙告诉记者,作为运动员,上场就是为了赢下比赛。无论和正面攻击能力异常强大的“铁虎”比赛,还是和任何对手比赛,自己都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想受伤怎么办,打伤了对手怎么办。“我要做的,就是针对对手表现进行快速的技术分析,根据动作观察对方的弱点以投入高效率的进攻,”他甚至觉得集中精神以后,在自己面前的对手再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个分解的影像动作了,“比如我在打泰拳选手的时候,对方的膝法、肘法很强,鞭腿很快,我就要想办法分析保持好距离,防止重击,然而再用刺拳以快打慢。”

  已经退役的柳海龙告诉记者,即使在自己当运动员的时期,参赛的程序也是相对正规的。一般而言,参加比赛的选手,必须在比赛开始前15天向赛事主办方提交由当地有资质的体育医院或三甲医院提交的体检报告,才可能获得报名资格。现场的救护车、担架、冰块等常规的救护设施全部齐备,即使医护人员不一定了解散打比赛的特点,但他们的业务水平是“丝毫不用怀疑”的。

  争利·操盘

  搏击比赛的利益日趋滚大,拳手和操盘手都面临着巨大诱惑

  有人沉醉于这项运动的魅力,也有人致力于把它做成一笔生意。2004年,福建莆田人余鸿坚经过细心考察发现,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看,观赏性高、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体育项目其实也不多。美国发展成规模的也就只有四大球的职业联赛,以及WBC等搏击类项目,“搏击项目正在中国升温,其中大有可为。”余鸿坚回忆起自己的发家过程时这样告诉记者,他一直是圈内较为活跃的搏击比赛操盘手。

  在国内,散打项目虽然不是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曾作为特设项目出现)正式项目,但一直是全运会项目,因而在体制内有一席之地。由于余鸿坚们的推波助澜,这项能极大刺激肾上腺激素的运动开始吸引资本的进入。既能吸聚体制内的资源,又能和市场来个热烈的拥抱,这无论对赛事操盘手、主管部门还是运动员个人,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我当运动员的时候,只要有机会为国征战,出场费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自己甚至不会主动去提”,尽管柳海龙强调,自己参加比赛是为了荣誉,但他也承认,近几年来,顶级水平的散打运动员在夺得一项商业比赛的锦标时,奖金已经能达到20万—30万。当然,他的后来者们未必都这么遮遮掩掩。目前已经退役的前广东队运动员边茂富,在2009年状态正佳的时候并没参加当年的山东全运会,而是参加了当年在广州举行的首届世界功夫王争霸赛,并以全胜的战绩夺得了冠军——当年的“功夫王”冠军奖金高达一百万。

  当然,运动员出场比赛,保证安全是所有收益的前提。也因为散打比赛高风险的特殊性,保险公司从来不愿意过多介入,过低的保险赔付额度一直是散打运动员的心头大患,而且条款苛刻,对高风险运动无疑是杯水车薪。刚刚在佛山结束的中泰拳王争霸赛上,该赛事的推广负责人余鸿坚就透露说,自己为了给选手上保险花了不少力气。他说,自己动用了不少人脉,再加上与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关系,才能买到如此高额的保险。这次如果发生像上官鹏飞那种意外事故,保险公司的赔付将达到50万元。

  熟识的体育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因为竞技体育选材面日趋狭窄,淘汰率又非常高,培养成本很高,因此高水平的运动员都非常“金贵”,在客观上也容不得在“保养”上有任何马虎。但火热的市场似乎还没有闲暇考虑得更多。即使在上官事件发生以后,国内的散打比赛依然坚持继续举办,在规则制定上也没有限制攻击的迹象,对运动员的保障体现得最多的只能在保险上。12月17日在佛山举行的中泰争霸赛上,一个卖点恰恰就是热议取消对泰拳的限制,使得选手的膝部可以攻击头部,以增强比赛的观赏性。

  练过体操和拳击两个项目、当过十多年专业运动员的余鸿坚觉得外界对上官事件过度解读了,“搏击比赛对抗性比较强,多少会有点皮外伤,我过去也当过运动员,我练拳击的时候,还专门强调训练课挂彩不下场,这是搏击类比赛本身的一个特点。哪有对抗项目不挂彩的呢?有挂彩才有利益!”

(责任编辑:王江)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