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搜狐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甲联赛 > 中甲热点 > 北京理工大学 > 最新动态

人民日报关注北理工模式 球队全年投入仅600万

2012年02月22日13: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联赛不受重视 球员作假严重

  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成熟的赛事,但大学赛事缺少响亮品牌

  从体教结合到体育回归教育,北京理工大学通过足球队的实践,对于大学体育的理解也在不断升华。

  李和章认为:“体育一定要回归教育,教育系统应该担起更大的责任。不能从小就搞专业体育、专业体校,这样的职业俱乐部没有文化,这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不是一条科学发展的路。现在职业俱乐部的三线队员打不上比赛的话,没有文化,什么也干不了,等于失业。”

  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成熟的学生赛事。目前高校足球联赛从上到下都不够重视,去年总决赛时间一直拖到了夏天,以致参加深圳世界大运会的集训时间仅剩一个月,运动员作假现象也较为严重。李和章认为:“北理工队更应该在大学生的体育赛事中唱主角,而不是仅仅借中甲的赛事来展示自己。”

  杨宾的看法是“从小学到大学,让孩子们一直有球踢,对中国足球绝对是有利的。高校联赛一年只需要六七百万元,却很难拉到赞助。中国足球用那么多钱聘请外教,够搞多少比赛啊?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从基础培养,足球也是这样,要一步一步走”。

  如今,北理工队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新队员的基础素质不如前几年,从职业俱乐部梯队中招生的做法能不能持久,也是个问题。“我们有切身感受,中小学足球水平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踢球的孩子少了”,李和章的话语里透出几分无奈。他坚持认为,北理工不光要走出工程师,学生也应当具备在社会更为广阔领域施展才华的基础。

  大学要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并非开展职业足球和培养优秀球员之地。半读半训的大学球队能跟中甲球队相争,这是中国足球的悲哀,还是中国教育的亮点,抑或两者兼具?从长远发展看,结束这种现象是早晚的事,取而代之的应当是职业球队足球水平明显占优,学生军回归校园,高校足球活动活跃,水平普遍提升,这才是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的双赢。相信这一天总会到来,但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需要足球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为之努力,北理工在坚持着。

  春节前,中国足协特别批准北理工足球队继续参加2012年中甲联赛。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王正坤)
  • 分享到:
 我来为新闻纠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体育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