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精神的角度来说,坚持和执著永远是高尚的,可是没有任何一项运动需要以安全甚至生命为代价去诠释和坚持。
特约记者|晨 曦
日前,一位名叫陈杰的大三男生在广州马拉松赛场上意外猝死,引发了外界强烈关注。
跑步在西方是一项非常流行的运动,在中国的热度稍低。每年报名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也不少,但相对巨大的人口而言就不起眼了。在长跑者猝死的悲剧笼罩下,“马拉松之殇”给社会出了一道难题——跑还是不跑?因为怕学生出事,西安和南京的几所高校相继取消了长跑运动。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我们的体育教育似乎从未给出过一个标准的答案。
猝死悲剧刻骨铭心
马拉松原为古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大战,雅典人最终获胜,为了让家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消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名叫裴里庇第斯的士兵回去报信。裴里庇第斯是有名的“飞毛腿”,当他跑到雅典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超出了能够负荷的极限。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报告了喜讯后,倒在地上,离开了人间。
为了纪念这位士兵,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裴里庇第斯所跑的路线,距离确定为42公里又195米。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奥组委首次将奥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项目男子马拉松的颁奖典礼安排在闭幕式上举行。在东道主希腊人看来,马拉松比赛是奥运会的“灵魂”之一,在闭幕式上为马拉松运动员颁奖,是奥林匹克回家的一种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继承了这一做法。如今在世界各地,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各样的马拉松比赛。
为了参加2012年广州马拉松赛,陈杰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开赛一个月前,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要参加广州马拉松赛,不过是短程的,只有10公里……”或许,担心妈妈不同意参加比赛,陈杰还轻描淡写地说“只是‘可能’会去”,而且也没有跟父母透露比赛的具体时间。
有点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马拉松的艰难性、残酷性和挑战性:全程42.195公里,目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专业运动员也需要2个多小时。但由于马拉松是一项可以让“平民”参与的比赛,即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可同场竞技,这对喜欢跑步、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无疑独具魅力,所以世界上有数亿人疯狂地恋上了这项运动,今年广州马拉赛报名人数居然突破了2万人。
平时酷爱运动的陈杰或许正是了解到了马拉松的艰难,他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10公里赛程。为此,他甚至还专心研究了10公里赛程路线,从花城广场出发,途经临江大道、临江大道,最终在美丽的海心沙冲向终点……
提起海心沙,那是一个曾给他们这代广州大学生留下无比美好记忆的文化符号。两年前,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正是在那里上演,那一年,陈杰正读大一,在广州家门口他与同学共同感受和见证了亚运体育的力与美。如果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记住了“鸟巢”和“水立方”,那么广州亚运会则让世界记住广州的“白云之帆”,那镶嵌于珠水之畔的海心沙,曾经演绎了经典和永恒……
据陈杰的同学介绍,早在陈就读于深圳市梅林中学时,他的体育天斌就表现了出来,堪称能文能武,不但热爱体育运动,每一次学校运动会他都会参加,而且成绩也很好,还是班长。这次当陈杰决定报名参加广州马拉松赛时,身边很多同学都认为理所当然——如此热爱体育运动的人,有机会在家口参加这项高水平赛事,在其学生生涯中无疑是宝贵的经历和难忘的记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马拉松赛却成为他年轻生命的终点。
当天上午,陈杰和6位同学从10公里马拉松起跑点出发,一路上和同学们一边跑、一边拍照。上午8点27分,陈杰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比赛场景,并上传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条微博:“跑完5公里!”在几百米之后,陈杰与其他同学拉开了距离,并开始感到身体不适。据一位和陈杰一起相继跑过终点的女士介绍:当时他们抵达终点时,计时器上显示1小时40分。丘女士过了终点约10米远,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就在我右手边3米左右的地方,一个身材结实的小伙子朝前扑倒在地。”这位女士呼叫着“有人倒地啦!”倒地后的陈杰身体僵硬,嘴巴微微张开,上嘴唇右边有血迹,上颚牙齿被血涂红。
当时,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当陈杰冲过终点线所搭建的拱形门后,身后的运动员正在鱼贯尾随迈过终点,随着拱形门附近冲线的运动员越来越多,志愿者开始催促大家“不要在终点线附近停留,请立即向前快步离开现场”。正在这个时候,身穿黄色短袖运动衫的陈杰,突然毫无征兆地倒下,时间定格在2012年11月18日上午9时16分,与他发微博时仅相隔49分钟。陈杰倒下后,想要上前拉他一把的人发现,陈杰双眼紧闭,完全没有一点清醒的意识。两名在终点线附近的医生迅速赶来,他们立即翻看了陈杰的眼睑,并把他平放在地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随后医生又使用心脏起搏器进行抢救,无奈效果不明显。陈杰被送上救护车。不久,广州马拉松赛后新闻发布会宣布,陈杰的心跳一度恢复跳动,但是第二天上午噩耗传来,他最终还是因身体多个器官缺血严重而去世。
陈杰因参加马拉松猝死,不由让人联想到,几年前在北京马拉松赛上,接连发生的大学生猝死事件。
在2004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中,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刘鸿斌和一名退休职工先后猝死,其中刘鸿斌的死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2005年在该项赛事中,又有一名大学生选手不幸猝死。
记者在2012广州马拉松赛终点线还看到,有不少人冲线后或多或少都有身体不适反应,许多参与长跑的广州市民告诉记者“平常没有时间锻炼,突然参与马拉松长跑,身体肯定吃不消……”据了解,本次比赛除了职业马拉松选手外,还有很多业余长跑爱好者,参加者一共达到了2万名。赛后统计,有1517人次出现了头晕、不适、抽筋等现象,通过及时处理,绝大部分都已恢复正常,但在那些千余名身体不适的人员中,还有一名选手居然也在病床上离开人世……
长跑是一项有氧运动,对锻炼人的心肺功能有显著功能,但需要科学规范,循序渐进,“这个小伙子才21岁,应该是没有从事过系统的长跑训练。现在的大学、中学好像对长跑运动并不重视。更多的大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热情参加长路运动”。有专业马拉松选手分析,严格意义上讲,参加马拉松比赛必须有8至10年的系统训练做基础,“马拉松选手的黄金年龄是25岁—30岁左右,一般建议,一个人一年之内参加马拉松比赛不能超过三次,因为每次比赛之前,都需要花半年的时间进行恢复、上量以及加强度。”
按照赛事要求,每次马拉松大赛之前,还应该对选手进行严格的体检,“以前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的时候,我都要把体检报告寄到北京的组委会,到了北京之后大会的医务人员还会对我们进行一次体检。只要发现你身体状况不好就不让参赛。”有专业马拉松运动员称,为此,这种大赛的参赛人数都会被控制得比较少。为了避免出现意外状况,选手赛前的热身也要做充分,一般都要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热身,进行一些诸如5000米慢跑及拉韧带、深呼吸的动作,逐渐把心跳调整到比赛的状态。选手要量力而行,在比赛中一旦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应该立即减速并渐渐停下来,“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些没有系统训练的人老跟着队伍跑,这样超负荷的情况其实很危险。我们进行专业长跑的,一般都会戴着表,根据自己的节奏跑。”
可悲的是,热爱长跑的大学生为什么没有对这项运动的“负面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呢?在运动猝死面前,学校的体育教育难道形同虚设?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