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20日 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的“走基层-青少年体育宣传采访活动”媒体一行来到江苏省常州市,先后参观了兰陵小学和常州高级中学,并随后举行了座谈会,江苏省体育局副局长刘彤、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杜伟、常州市各体育教育部门、基层学校代表等,向媒体详细介绍了体教结合的相关工作。
一、常州体育简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常州体育紧紧围绕“推进五大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牢固树立“体育即民生、体育即精神、体育即科学、体育即公平、体育即经济”的理念,立足全面率先、创新发展思路、克服发展难题、改革发展体制,体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率先创建成为全省首批体育强市;2009年被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成功承办历史上“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难忘、最和谐”的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2011年被列为全省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试点城市,连续15年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
市委市政府秉承体育即民生的理念连续五年推进体育惠民工程,今年又把全民健身作为民生幸福工程十件实事之一。
二、常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情况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优势,是当前全民健身运动纵深推进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常州市积极探索和推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切实缓解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活动场地相对不足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全市50%的学校体育设施实现了对外开放,其中溧阳市达到100%对外开放。获得了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质提升和群众体育发展的多赢。
(一)政策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市政府于2008年10月28日制定出台了《常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常政发〔2008〕166号),城区第一批35所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向社区居民敞开了校门,新增全民健身场地近30000平方米。
第二步:市体育局、市财政局于2011年6月22日联合制定出台了《常州市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室内体育场馆建设资金补助办法(试行)》(常体发〔2011〕60号),对于学校新建体育馆给予鼓励和扶持。
第三步,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于2012年11月8日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补充实施办法》的通知》(常体发〔2012〕106号),明确对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学校的经费补贴。
(二)开放管理形式:目前,我市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组织和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俱乐部管理。学校建立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采取不同时段的免费或有偿服务(如兰陵小学、西横街小学等);二是委托经营。引进品牌连锁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按照“企业经营、学校监督”的原则,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如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引进了英派斯);三是公司化管理。市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武进区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管理坚持公益性原则(如春江镇等)。
(三)开放工作过程中,坚持三个原则:属地管理原则、限量准入原则、居民“凭卡免费”锻炼的原则;建立三项制度:晨练登记制度、安保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实施三类培训:市教育局、体育局等部门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安检、保养及使用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学校对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细节等方面的培训;社区对入校健身居民进行安全锻炼、文明行为等方面的培训。
三、常州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情况
1、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在市级层面已形成了“暑期阳光体育夏令营”、“校园体育吉尼斯”、“阳光体育校本化”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阳光体育活动名片。在学校层面,校运动会、校体育项目特色、每个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已成为学校常态化的工作内容和目标。
2、体育特色学校。2008-2010年,全市分批挂牌命名100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2012年起逐步构建起学校体育特色的循环评估体系。
3、市级竞赛体系建设。目前常州市中小学生体育竞赛已形成三个层面(校体育节、区体育运动会和市级年度比赛)、三大类别(市级单项年度竞赛、市级特色学校交流比赛和体育协会少儿单项比赛)的竞赛体系,全年全市性大型比赛的学生参赛规模超过5200人次,439人次参与比赛执裁工作,比赛日达到55天。
4、国家级、省级学生组织创建成果: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5家、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14家;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家,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6家,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3家;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家,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1家(2008-2012周期)。
四、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2012年8月,常州市人民政府转发了市体育局与市财政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教体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和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工作的意见》(常政办发〔2012〕111号),对今后一阶段的运动员文化学习提出了政策上的保障。市体育局设立运动员文化教育奖学奖教金,鼓励教练、运动员加强文化学习。
2、多种模式谋求体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一是市体育局和教育局联办市少体校、市延陵中学、市运动学校,同时市延陵中学加入常州市教育局所属的市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加强初中阶段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二是着力推进市队校办或联办,市少体校与钟楼区5所小学开展了“联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实现体校项目到基层学校“市队校办”,体校教练走进基层学校,学校利用体校场馆发展体育特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障运动员文化教育。三是辖市区少体校由教育系统办校(如武进区少体校、金坛市少体校、溧阳市少体校),采取与当地优质学校联办或独立办校的形式,成为解决基层业余训练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四是在名校中设立高水平训练点(如在省常中、武高等设立田径高水平训练点),充实项目发展基础。五是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挂牌100所体育特色学校(幼儿园),帮助全市范围内有体育特长或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实现文化学习和兴趣发展良好结合,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打实基础。
3、加强运动员就业安置和保障工作。一是为保障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2005年常州市财政局、教育局、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出台了《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员安置工作实施办法》,通过优秀运动员的自主择业,货币补偿安置和定向就业安置等政策,妥善做好优秀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截止目前,常州市区财政已拨付近千万元用于运动员的就业安置。二是通过加强与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构建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扶持体系。常州近年来面向运动员,先后在市少体校、江苏省工程技术学院等学校建成4个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积极为运动员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三是加强伤病医疗保险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和规范运动员伤病医疗保险工作,市财政设立运动员伤病专项保障经费,通过政府采购形式开展运动员保险工作。在加强运动员运动性伤病防治工作方面,除投入近1500万元加强市体科所的建设外,市运动员伤病医疗康复中心也于今年投入使用,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损伤后的体能训练及康复治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